旋风滑动弧等离子体时间分辨诊断及其脱除氨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f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动弧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暖等离子体源,兼具热和冷等离子体的优点,在燃料转化、材料表面改性、污染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其环境应用背景,本论文开展了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诊断及其脱除氨的研究。由于滑动弧等离子体中体系温度相对较高(1500-4000K),多种分子的辐射跃迁谱带重叠严重,因此本论文首先对解析分子重叠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并由此确定了滑动弧等离子体参数。然后,设计了旋风滑动弧等离子体反应器,并对工频和千赫兹交流旋风滑动弧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进行了时间分辨诊断研究。最后,开展了千赫兹交流旋风滑动弧等离子体脱除氨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双原子分子光谱辐射模型,开展了0)和N2+(B-X,△v=0)的非重叠发射光谱、以及的重叠发射光谱模拟计算,并对滑动弧等离子体中的实验光谱进行了自动拟合计算。拟合结果表明,在计算振动和转动温度时较为可靠,而可以用于计算转动温度。在一个放电周期内,根据OH(A-X)测得的转动温度比根据)测得的值约高1200K。在每半个放电周期内,的数密度之比呈凹形分布,且在首尾两段,其值大于30,在中间阶段约为25。的数密度之比在每半个放电周期内呈双峰分布,约在0.1-0.2之间变化。2.通过电学、时间分辨成像和时间分辨发射光谱测量,研究了工频交流旋风滑动弧环形模式放电的时间演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每半个放电周期内,放电依次经历弧点火、弧滑动和弧熄灭三个阶段。弧点火阶段为较强的放电击穿过程,并伴随着多次电压快速下降和强烈的电流脉冲。随后进入弧滑动阶段,其放电电压和电流变化平缓,并且阴极弧根处的光强明显大于弧通道其它区域,具有类辉光放电的特性。N2(C-B)在弧点火阶段的发射光谱强度远大于其在弧滑动阶段的强度,而在弧滑动阶段的强度却大于其在弧点火阶段的强度。在实验所考察的范围内,N2的振动和转动温度随放电功率的增加而几乎保持不变,而随水汽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3.开展了30kHz交流旋风滑动弧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弧通道强度主要集中在阴极弧根处。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弧通道滑动由环形模式向螺旋模式过渡,且下次放电的引发过程发生在上次放电熄灭附近的位置而非引弧电极最小间隙处。在给定的放电功率下,的发射光谱强度几乎不受水汽含量的影响,而OH(A-X)的发射光谱强度却随水汽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在空气放电中,在所考察的放电功率范围内,弧通道直径为1.1-1.3mm,且根据电流密度方法得出的电子密度为(5.5-8.1)×1012cm-3。为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在4%H2/N2放电体系中对采用电流密度方法和Hβ谱线的Stark展宽方法得出的电子密度进行了比较,二者在数量级(1013cm-3)上是一致的。另外,在单个放电周期内,电子密度与瞬时功率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4.开展了30kHz交流旋风滑动弧等离子体脱除氨的研究。结果表明,气体总流量、出口直径和能量密度是影响弧通道滑动模式和NH3转化率的三个重要参数。对于NH3/N2体系,在所考察的出口直径和气体流量范围内,减小出口直径或增加气体流量可以使弧通道滑动模式由常规螺旋模式(Mode Ⅲ-A)过渡到缩口螺旋模式(Mode Ⅲ-B)使NH3转化率提高。与NH3/N2体系相比,O2的加入可以在低的能量密度下获得高的NH3转化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加,弧通道滑动模式由Mode Ⅲ-B向外延螺旋模式(Mode Ⅲ-C)过渡,导致NH3转化率降低。出口处接入石英管可以使弧通道滑动模式重新回到ModeⅢ-B,NH3转化率得以进一步提高。由直流与30kHz交流电源的比较可知,相同能量密度下二者的NH3转化率相当,只是前者可以比后者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
其他文献
1病因 羊化脓创的形成,除与侵入的细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受伤组织的局部状态,当机体抗病力降低,损伤严重,创内挫灭的组织和血凝块较多,尘土
讨论了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开设"趣味化学实验"选修课程,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一些趣味化学实验,从而开阔学生视野,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学业中可以选择真正喜爱的方
对12个优质稻品种的稻瘟病、稻曲病田间抗性调查认为,田间抗性表现与品种抗性和品种种性特征存在相关性。品种在试验阶段表现抗稻瘟病的其抗性强,大穗型,直立密穗型品种易感
【背景】新城疫(ND)是中国流行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对家禽业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防控是控制 ND 的重要措施。新城疫病毒(NDV)流行株的遗传演化一直是研究 NDV 的焦点。【目
<正>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 M)是一种以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且局限于乳腺小叶为特征的乳腺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又称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肉芽肿、肉
ATP合酶是生物体中能量合成的关键酶,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分子马达,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光合细菌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跨膜质子动力势下催化合成ATP。该酶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PPV治疗的ARDS患者,比较患者PPV前
本文辨析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中对应法则"f"的本质含义,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总结函数在对应法则f下的计算特点。
<正>相对于旧版教材,六年级新版PEP教材的变化很多:各功能板块顺序做了调整,Let’s talk放在了Let’s learn前面。旧版Let’s talk对话只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型,没有语境。新版L
本文主要研究了直径为16mm的HRB500和HRBF500级高强钢筋的疲劳性能。介绍了S-N曲线的类型,并创新性的首次采用了“双对数-双折线”的形式拟合了16mm的HRB500和HRBF500级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