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入侵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转向生态领域,生态帝国主义开始出现。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福斯特生态帝国主义理论。我们试图通过对福斯特生态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掌握其理论的核心概念、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我们认为,帝国主义、生态帝国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是福斯特生态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环境危机日益国际化、能源危机日益政治化以及生态运动日益全球化是福斯特生态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西方的新帝国主义理论是福斯特生态帝国主义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成因、特征、造成的后果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通过生态革命超越生态帝国主义,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福斯特认为,生态帝国主义的形成,受到了西方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深刻影响。生态帝国主义相较于传统帝国主义而言,具有扩张方式更具隐蔽性、扩张手段更具残忍性、扩张结果更具破坏性等特点。生态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国际间的不平衡性,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物质变换裂缝”。在此基础之上,福斯特认为只有通过生态革命的方式,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存在弊端;其二,生态安全外部威胁日益严重;其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尚待完善;其四,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安全理念存在缺失;其五,生态文明建设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福斯特的生态帝国主义理论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建立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二,以生态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三,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四,加快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与生态安全理念;其五,依靠人民群众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福斯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生态帝国主义对生态造成的危害,探索变革生态帝国主义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发展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揭示了生态帝国主义反生态的本质,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认,福斯特的生态帝国主义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认为,其理论弱化了生态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忽视了人的异化问题。同时,其超越生态帝国主义的方式不具有实践性,而超越后的生态社会主义又陷入了“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