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口述史的方法,从结构与行动的关系角度,对劳模许芳华从常人到英雄,又从英雄回归到常人的人生过程进行了个案分析。
作为结构的计划经济制度需要集体主义工作伦理的支撑,个体许芳华在国家力量的运作下被建构成集体主义工作伦理的载体,从而使得集体主义工作伦理物化,进而起到示范作用。内化了集体主义工作伦理的许芳华在一系列行动选择中始终受到这种价值观的制约,做出了合乎该价值观的选择。但是在市场化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集体主义工作伦理受到了冲击和削弱;内化了集体主义工作伦理的许芳华却没有转变其固有的价值观念,她的行动仍然受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制约。由于她的劳模符号所承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没有被当今社会普遍认可,导致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现实的不协调,这种价值观上的不协调外化为她的种种遭遇。所以许芳华的悲剧并不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在她身上的微观体现和运作的结果,是结构对行动的制约所产生的结果。
通过对许芳华生命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如何在个体身上运作的机制,进而可以探讨结构和行动的关系。这些事件都是属于过去的、已经发生过的事件,通过口述史的方式来收集关于这些事件的资料就可以作为探讨结构和行动关系的一种途径。在许芳华个案中,结构和行动的关系就是通过许芳华的口述史中具体事件展示出来的,而呈现和解释这种关系正是本研究试图所达到的目的。
同时,也希望通过该研究来引起学界和社会对我国劳模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计划经济制度下评选出的劳模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