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阈下的《金瓶梅》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ug_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吸取前人对于《金瓶梅》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剔除根深蒂固的男性主义思维对研究《金瓶梅》的影响,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审视它,表达女性对此书的理解和观点,希望借此提供理解《金瓶梅》的全新角度,从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这部奇书以及其中的女性世界。  本文分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  第一章是男权文化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在女性主义的视阈下,《金瓶梅》中的女性人物都是男性作家对女性的心理投射,是男性按照自己的思维所建构出来的带有男权文化色彩的女性群像,体现的是男性对女性的认识、态度以及理想,与客观真实的女性相去甚远。一方面,男权社会将女性视为依附于男性生存的“他者”,从而出现了《金瓶梅》中大量被物化的女性;另一方面,男性将自己的性心理投射于女性身上,于是有了众多性欲夸张欲求无度的女性;再者,男性又希望女性能够遵从男性权威并自觉地维护这一权威,因此才塑造了一些男权社会的女性典范形象。  第二章论述《金瓶梅》中的闺阁政治。在男权社会中,遭受压迫和被统治的女性无法将自己的力量和权势向男性施展,于是只能转而针对铁闺阁之内的同性,造成女性群体内部的排挤斗争和互相戕害。这是男权对女性统治的一个策略,即通过引起女性内部的互相攻击和斗争来消磨和削弱她们的力量,从而更有力地控制她们。《金瓶梅》中的闺阁政治主要发生在妻妾婢妓之间。  第三章主要是对《金瓶梅》中的男性主义的叙事色彩的批评。作为男性文人的创作,《金瓶梅》的叙事充斥着男性主义的味道,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安排情节发展以及身体叙事的男性化等方面。在这种充满性别特征的叙事中,女性的身份和感受被进一步边缘化,成为男权社会中被设计的沉默者。  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其他文献
《施案奇闻》又名《百断奇观》,八卷九十七回,不题撰人。《古本小说集成》本《施案奇闻》据伦敦大英博物馆藏厦门文德堂刊本影印,而《中国话本大系》之《施公全案》点校本则以光
在42CrMo表面涂敷由Fe55、SiC、Mn铁和Cr铁组成的合金粉末,采用中频感应加热的方式,获得高硬度、高耐磨的熔敷层.通过改变SiC、Mn铁、Cr铁加入量,测定熔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诗歌刊物,《诗刊》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文化与政治的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并艰难地扮演着中国新诗的引导者与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从1957年创刊到1964年被迫停刊,《诗刊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西方思想、理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最重要的理论命题之一,是一门至今仍旧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论辩、争论不休的“显学”。西学东渐,伴随着上
“把”字结构,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句式,一直吸引着学者的目光。过去的研究都集中在两个方面:“把”字结构的构成条件与“把”字结构的语法意义。这些研究的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