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争型PCR检测T-DNA单拷贝插入方法的建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nn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均需以基因的多样性为基础,对于基因多样性的研究,目前大部分都是通过突变体来进行各类基因功能的研究。在植物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被广泛用于产生突变体。突变基因的数量与宿主染色体上插入的T-DNA数量密切相关。目前由于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对一株转化植株是否含有单一拷贝的T-DNA进行鉴定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对象,建立了一种基于竞争型PCR检测单拷贝T-DNA插入的检测方法。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Real-time PCR不能准确鉴定转基因植株中的单拷贝T-DNA插入。以单拷贝内源基因组片段Pro HTR10为内参,通过Real-time PCR评估了单拷贝T-DNA(包含一个GFP基因)插入杂合转基因植株seb19-L中Pro HTR10和GFP片段的比值,三次独立实验显示其平均比值为3.43:1。与预期比值(2:1)相比,该实验结果(3.43:1)使我们无法确定转基因植株中的T-DNA为单拷贝插入。(2)竞争型PCR能检出DNA样本中的单拷贝T-DNA插入。对组装得到目标和竞争模板为1:1的DMG&DG质粒与目标和竞争模板为2:1的2×DMG&DG质粒分别进行竞争型PCR,实验结果显示上带与下带的平均灰度比分别为0.88:1和1.35:1,表明竞争型PCR可以识别单拷贝插入的DNA样本。(3)竞争型PCR能检出转基因植物中的单拷贝T-DNA插入。通过杂交,我们获得了目标和竞争模板为1:1(B5/-&M2/-和B8/-&M3-)和2:1(B5/B5&M2-和B8/B8&M3/-)的转基因株系,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竞争型PCR。结果显示:以B5/-&M2/-及B8/-&M3-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竞争型PCR时,其两PCR产物的平均灰度比值分别为0.86:1及0.85:1;以B5/B5&M2及B8/B8&M3/-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竞争型PCR时,其平均灰度比值为1.39:1及1.28:1。这些实验结果表明竞争型PCR可以用来检测转基因植株中的单拷贝T-DNA插入。(4)通用竞争子BHK-的构建。竞争型PCR能被广泛地用来检测转基因植株中单拷贝T-DNA插入的前提是其拥有一个适用于绝大多数转基因植物的通用竞争子。考虑到几乎所有的转基因植物都包含卡那霉素、潮霉素或除草剂抗性基因,我们因此构建了一个包含上述三个抗性基因片段的通用竞争子BHK-。利用质粒BHK-&BHK+(目标与竞争模板之比为1:1)和BHK-&2×BHK+(目标与竞争模板之比为2:1)为模板的竞争型PCR显示:其两PCR产物的灰度比分别为0.8~0.9:1及1.2~1.3:1,表明BHK-能被用来作为一个通用竞争子。(5)包含单拷贝通用竞争子BHK-的转基因植物BHK--1的构建。为获取适用于大多数转基因植株检测的通用竞争转基因植株,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BHK-&Pro RPS5A:H2B-td Tomato融合片段的T-DNA质粒,并通过荧光显微术筛选(Pro RPS5A:H2B-td Tomato融合基因使转基因植物的细胞核呈现红色荧光)获得了多株稳定转化植株BHK-。利用竞争型PCR扩增BHK-与seb19-L杂交植物的基因组,我们分离得到了一株仅包含BHK-&Pro RPS5A:H2B-td Tomato单拷贝插入的转基因植物,并将其命名为BHK--1。(6)对照转基因植株BHK±1:1,BHK±2:1,BHK±3:1的构建。为消除两PCR产物之间的比值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差异,我们产生了目标BHK+和竞争子BHK-比例为1:1,2:1,3:1的对照转基因植株BHK±1:1,BHK±2:1,BHK±3:1。通过比较这些对照转基因植株与测试植株之间的两竞争型PCR产物之间的比值,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测试植株中的T-DNA插入数目。
其他文献
花蚤科Mordellidae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是一类小型甲虫。作为鞘翅目多食亚目系统发育重建的关键类群之一,花蚤科系统分类学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鞘翅目多食亚目的系统发育研究工作;由于现生花蚤类群研究工作基础薄弱,也直接影响到花蚤化石研究的进展。现代形态学在花蚤分类中尚未得到应用,雄性外生殖器等解剖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等信息对物种鉴定非常缺乏,缺少族级和属级的系统关系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
研究背景及目的: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元素,但其过量,即出现铁超载时,就会导致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引发细胞和组织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铁超载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它会破坏骨重塑过程,既能促进成骨细胞凋亡抑制骨形成,还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长,促进骨吸收。最近的研究表明,铁超载还可能参与了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例如,在太空飞行,卧床休息和大鼠后肢卸载等骨骼废用情况下,会发生明显的骨质流失,铁代谢也
植物叶绿体拥有一个环状双链基因组,携带许多负责自我调节的编码基因。tRNA是一个重要的进化保守基因家族,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主要负责蛋白质的翻译和氨基酸的转运。然而,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其tRNA的结构特点和进化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选取了植物界6个植物门122种代表性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其叶绿体tRNA基因的结构变异、空间构型以及进化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122种植物叶绿体
研究背景:当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失去身体部位时,其再生能力有限。相比之下,两栖类生物蝾螈的再生能力很强,甚至在成年时,也能自动再生出失去的肢体。因为蝾螈的四肢在解剖学上与人类的四肢相似,了解它们如何再生,将为再生医学提供重要线索。有研究证实,在肢体再生的整个过程中,炎症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再生的开始与完成。巨噬细胞作为促炎和抗炎信号的重要来源,在美西螈肢体再生的早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但是美西螈巨噬细胞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SGT),该麻粒岩地体位于冈瓦纳大陆聚合造山的中心地带,对于理解冈瓦纳大陆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该麻粒岩地体泛非期麻粒岩相变质时代和变质期次的认识目前还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南部麻粒岩地体Palghat-Cauvery剪切带(PCSS带)Namakkal地区的混合岩熔融残留体与角闪岩透镜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以限
地球自转导致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呈现出了昼夜间的24h周期性变化。高等植物在进化中形成了预见这种环境因子的周期性变化,进而调控自身生理和代谢活动也以周期约24h节律性进行的内源时间控制机制,以最大程度地获取竞争优势。生物钟是植物体控制自身生命活动节律性的内源计时器,负责动态协调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与环境因子的昼夜周期性变化相适应。环境因子昼夜变化所触发的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波动变化对于植物生物钟节律性
牛乳铁蛋白是一种功能性糖蛋白,其多种生物学功能与N-糖链有关。然而,对于不同泌乳期牛乳铁蛋白N-糖组比较及唾液酸化N-糖链α2,3-和α2,6-连接异构体区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质谱技术定性定量比较了不同泌乳期牛乳铁蛋白N-糖链,并对其唾液酸化N-糖链的连接异构体进一步鉴定。本研究包括牛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牛乳铁蛋白N-糖链的衍生及同分异构体区分、唾液酸化N-糖链α2,3-和α2,6-连接异构体
攀援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结构、功能和动态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生态学家围绕攀援植物的生长策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而温带攀援植物关注较少,且已有研究都将攀援植物归为一类,缺乏攀援植物的分类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秦岭太白山暖温带森林中主要攀援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模式的调查研究,对比分析了4种攀援方式草质攀援植物(茎缠绕
小细胞外囊泡(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sEV)是多种哺乳动物细胞自发或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的一种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形成的闭合球形囊泡。sEV富含多种蛋白质、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在多种生理病理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sEV可以作为标记物诊断疾病、监测疾病进展、评估预后,也可以作为药物或药物载体,在维持生理状态和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分离的sEV进
蓝藻是目前昼夜节律相关科学研究中的最简单的模式生物,特别是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 7942是最早建立起经典Kai生物钟分子调控模型的蓝藻藻株。目前已知的生物钟调控模型均包括核心振荡器,输入途径和输出途径等3个关键组件。就聚球藻S.elongatus PCC 7942而言,其核心振荡器由KaiA、KaiB和KaiC这3个生物钟基因及它们表达产物共同组成,并且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