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被广为研究。含酚废水难降解、毒性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典型酚类化合物苯酚为目标污染物,将阴阳极分开的电化学体系引入金属离子/过一硫酸盐体系(Mn+/PMS),探讨了Cathode/PMS/C u2+体系和Cathode/PMS/Fe3+体系降解苯酚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并简要分析了该体系的反应机理。在Cathode/PMS/Mn+体系中,加入Ni2+、Zn2+、Mn2+、Cu2+、Fe3+等金属离子均对苯酚有一定降解,且降解效果Ni2+﹤Zn2+﹤Mn2+﹤Cu2+﹤Fe3+。相比于均一的电化学体系,阴阳极隔开的Cathode/PMS/Mn+体系能更有效地利用阴阳极。在Cathode/PMS/Cu2+体系中,苯酚的去除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加降而先升高后降低,电流密度过大会导致体系中有效的一价铜减少;随着PMS浓度的增高,苯酚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Cu2+浓度的增高,苯酚的去除率逐渐增大。在苯酚、PMS、Cu2+摩尔比为1:20:1,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反应两小时后苯酚的去除率达72%,该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为?OH。在Cathode/PMS/Fe3+体系中,增大电流密度、PMS浓度、Fe3+浓度均对苯酚的降解有促进作用。电解质浓度、苯酚初始浓度的升高对苯酚降解速率有抑制作用。氯离子对苯酚的降解有促进作用,氯离子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低浓度碳酸氢根对苯酚降解无影响,高浓度碳酸氢根会抑制苯酚的降解;硝酸根对苯酚的降解几乎无影响。在苯酚、PMS、Fe3+摩尔比为1:20:1,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反应两小时后苯酚的去除率达99%,该条件下?OH和SO4?-同时起作用。对体系中Fe2+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电流密度、PMS浓度、Fe3+浓度的升高都有助于阴极表面Fe3+向Fe2+的转化过程,从而提高苯酚的降解速率。苯酚初始浓度的升高也有助于Fe3+向Fe2+的转化,但污染物浓度升高导致单位污染物获得自由基作用概率减小,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苯酚降解速率下降。Cl-对Fe2+浓度几乎无影响,促进苯酚的降解是因为生成了其它强氧化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