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对拟青霉属内的细脚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环链拟青霉和斜链拟青霉这4种虫生真菌的菌丝培养、酶解条件、原生质体制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制备高浓度原生质体悬浮液的条件。以温汉逊氏酵母Hansenula wingei YB-4662-VIA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972h-染色体DNA作为标准,利用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系统( Bio-Rad CHEF DRIII,USA )电泳。从脉冲电泳的时间、角度、电压、转换时间间隔等方面研究了适合虫生真菌染色体DNA电泳的最佳条件,并利用AlphaEase Fc ( Alphalmager 2200 )软件分析,估算出拟青霉属内4种真菌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型即核型( Karyotype )大小并进行了相关的比较和分析。本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有创意的结果。1.研究了酶解时间与原生质体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以10mg/ml相同浓度的溶壁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配成混合酶解液,在30℃、120r/min的条件下振荡处理生长18-21h左右的菌丝2-3h,获得约107个/ml的原生质体悬浮液。电泳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的浓度在1.9×108至3.8×108个/ml范围附近可以达到脉冲电泳要求的浓度,到达或超过9.6×108个/ml的浓度时,电泳条带变的模糊不易估算染色体数目与分子量大小。2.首次利用脉冲电泳技术分离估算出从高雄山虫草子实体上子囊孢子分离得到的细脚拟青霉菌株具有分子量大小分别约为0.43、2.45、2.55、2.88、3.28、3.94、4.70和5.78Mb的8条染色体,其核型大小约为26.01Mb,而从标本上挑取的无性型分生孢子分离的菌株具有大小分别约为0.44、2.46、2.72、2.99、3.50、4.49和5.37Mb的7条染色体,其核型大小约为21.97Mb,结果表明两菌株间可能存在较大的核型差异。3.首次电泳分离获得2株斜链拟青霉都具有约7条染色体,但是核型大小存在较小的差异,一株染色体大小分别约为1.58、4.20、4.82、5.40、6.17、6.74和7.52Mb,估算其核型大小约为34.43Mb,另外一株染色体大小分别为大小分别为3.93、4.95、5.63、6.64、7.14、6.74和7.52Mb,估算其核型大小约为34.32Mb,结果表明斜链拟青霉两菌株间核型可能存在较小程度的差异。4.首次利用脉冲电泳技术分离获得环链拟青霉的染色体分子量大小分别为0.44、1.51、2.20、4.38、4.81、5.16、5.37和5.85 Mb的8条染色体,利用与Marker对应线性关系估算其核型大小约为28.52Mb。5.本研究优化了前人研究玫烟色拟青霉的电泳条件,电泳分离出更多的染色体,对2株玫烟色拟青霉的核型重新进行了估算,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其核型大小基本不存在差异,具有在0.43-7.62Mb之间的8条染色体,大小分别为0.43、2.87、3.46、4.33、5.07、5.85、6.86和7.62Mb,估算其核型大小约为36.49Mb。6.本实验首次对拟青霉属内4种虫生真菌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的染色体数、核型大小并不完全相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拟青霉属菌种间染色体数目差异较小,核型差异较大,进行遗传距离以及亲缘关系分析可能存在困难。综合分析染色体数和核型大小表明菌株间核型大小差异程度明显小于菌种间的差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