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形成了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型产业。它有利于缓解农业受自然环境条件制约的脆弱性,可以为市场提供大量的反季节蔬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河北省设施农业自8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了全国设施蔬菜生产及其产品供应的大省,为丰富京津及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设施农业在棚室结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对其发展变化的这一过程进行过系统的总结,特别是把棚室结构、灌水方式和灌水效率的发展变化情况综合起来考虑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因此,通过调研与归纳总结,本文明确了河北省设施农业从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的历程,以期使我们能够对其发展变化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设施农业的发展面积进行预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1)通过分析河北省自然环境和设施内环境的特征,以气候条件为主要考虑因素,将河北省设施农业分为两个区:冀中南地区和冀北地区。并分别从设施结构类型、屋面角度、墙体宽度、种植模式的角度对两个区的设施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2)研究总结了河北省设施灌水方式的发展过程,结合河北省实际发展现状,选取低压管灌和膜下滴灌为典型灌溉模式,从节水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增加量的角度对其灌水效益进行分析计算。(3)统计了2000-2008年各区不同类型设施面积,并对各区的设施面积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规律。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不同发展年各区设施农业的发展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