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各方面工作必须要有政策法规给予保障,才能使各方面的工作规范、有序。公共政策的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农村公共政策是包括保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农村的城镇化政策、村镇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税费改革政策、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合作医疗政策、科技与教育政策,等等。农村公共政策是否合理以及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知和感知是否准确,都会直接影响其社会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国内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外界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一系列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公共政策的改善与农民社会认知和感知缺乏同步性,造成了政府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的问题。为了掌握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情况,提高农民对社会公共政策的认识,增强农民利用农村公共政策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研究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知情况主要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弄清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的总体水平及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通过进行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和农民农村公共政策认知影响其社会行为的现场调研,了解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的总体水平及所表现出的社会行为。二是弄清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程度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情况与社会行为的关系,弄清农民的农村公共政策认知对农民社会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路径。三是提出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的具体策略。在弄清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情况与其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农民实际的农村公共政策认知提升策略,以科学地解决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认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认知水平,激发农民表现出积极的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