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融合提高大豆异黄酮还原菌株耐氧突变株的耐氧能力与有氧转化效率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acle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国内外报道的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均必须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能完成转化功能。为提高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的耐氧特性,本实验室经耐氧驯化,国内外首次将严格厌氧牛瘤胃细菌菌株Niu-O16驯化成为耐氧突变株Aeroto-Niu-O16,该耐氧突变株在有空气氧条件下既能生长又能将大豆异黄酮黄豆苷原(Daidze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分别还原为二氢黄豆苷原(Dihydrodaidzein,简称DHD)和二氢染料木素(Dihydrogenistein,简称DHG)。与野生菌株Niu-O16相比,耐氧突变株Aeroto-Niu-O16的耐氧能力明显提高,但耐氧突变株Aeroto-Niu-O16在有氧条件下的转化效率则显著低于野生菌株Niu-O16在厌氧条件下的转化效率。本研究将耐氧突变菌株Aeroto-Niu-O16与动物肠道优势需氧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以进一步提高耐氧突变株Aeroto-Niu-O16的耐氧能力与有氧转化效率。供试20株不同动物肠道优势需氧菌中,只有来自ICR小鼠肠道的M3、M4、M5和M6以及来自猪肠道的Z5对溶菌酶较为敏感。经进一步研究发现,5株溶菌酶敏感菌株中以来自ICR小鼠肠道的弗氏埃希氏菌株M6的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均最高。因此,以肠道优势需氧菌M6为试材,研究不同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以及添加不同化学组分等对菌株M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确定菌株M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将菌株M6的原生质体进行热灭活后,在PEG介导下与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耐氧突变株Aeroto-Niu-O16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到一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并将大豆异黄酮黄豆苷原和染料木素分别高效还原为DHD和DHG的融合子,我们将该融合子命名为AUH-RHZ-1。融合子AUH-RHZ-1在淀粉水解酶活性及产氢性能上继承了灭活亲本菌株M6的特性,但在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酯酶同工酶谱等许多方面则表现出与亲本菌株Aeroto-Niu-O16相同或相似特性。值得一提的是,亲本菌株Aeroto-Niu-O16在有空气氧条件下生长时会在其菌体外壁形成一层抗氧化“保护膜”结构,而融合子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时在其外壁并未检测到类似的“保护膜”结构。此外,融合子AUH-RHZ-1对甲硝唑、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耐受性明显高于双亲菌株。通过对比分析菌体生长过程中培养基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动态、接种量及培养基高度等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发现融合子AUH-RHZ-1的耐氧能力明显高于亲本菌株Aeroto-Niu-O16;与亲本菌株Aeroto-Niu-O16相比,耐氧融合子AUH-RHZ-1在有氧条件下对不同浓度底物黄豆苷原转化效率明显高于亲本菌株Aeroto-Niu-O16,对不同浓度底物染料木素的转化效率也有不同程度提高。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有效提高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耐氧突变株的耐氧能力与有氧转化效率为国内外首次报导。
其他文献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而教书、育人的成效如何,这就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可以说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与保障。本文就小学教师的素质构成及其培养谈点看法
目的:比较聚氯乙烯(PVC)输液器与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E)输液器对4种常用注射液的稳定性与吸附性的影响。方法:将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左氧氟沙星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