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钾伴生矿磷酸-盐酸混酸提钾研究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6ur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含钾的肥料。目前,全球的钾肥生产主要依赖于可溶性的钾盐。在我国,可溶性钾盐十分缺乏,钾长石等难溶性钾矿储量丰富,从不溶性钾矿中提取可溶性钾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在湖北宜昌地区发现储量高达8亿吨的磷钾伴生矿,含P2O5约为612%,含K2O约59%,该磷钾伴生矿具有天然的磷钾共生的优良特性,若能合理地利用其生产国内短缺的磷钾复合肥,可以缓解我国磷钾肥供需矛盾。前期实验表明,盐酸可作为合适的浸出剂,钾浸出率高达92%,但得到的浸出液中氯含量过高、磷含量低,这给后续的除氯及NPK复合肥制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论文提出采用磷酸-盐酸混酸分解磷钾伴生矿期望达到降氯补磷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研究了磷酸-盐酸混酸提钾工艺,考察了混酸添加方式、混酸中盐酸质量分数、液固比、搅拌速度、氟化钙用量、温度对提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添加方式不会对钾的浸出率产生明显的影响,而盐酸质量分数、液固比、氟化钙用量、温度对钾浸出率影响明显。同时采用正交回归设计对混酸提钾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该模型预测实验最优方案为盐酸质量分数为10%,液固比为5,氟化钙用量为2 g,反应温度为95°C,钾的浸出率为85%左右,与实验值基本吻合。(2)对磷钾伴生矿在磷酸-盐酸混酸中的浸出建立了基于未反应核收缩模型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此模型分别对盐酸质量分数、固液比、氟化钙用量以及温度四个因素采用产物层扩散方程和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方程进行拟合,发现产物层扩散控制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所得动力学方程为:反应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54.67 k J/mol。(3)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钾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LS、SDS)的加入有利于钾的浸出,浸出率能够提高10%15%左右,钾的浸出率最高可达9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C)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G-6000、PEG-10000)的加入不利于钾的浸出。本论文研究结果可为磷钾伴生矿及其他难溶钾矿提取可溶性钾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传统突触质膜分离纯化方法存在细胞器污染、脑组织样本需求量较多等问题,用于微小脑区突触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样品制备方法仍需发展。  目的:  我们提出新的
糜子抗旱、耐瘠薄,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农作物,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糜子品种改良历史、发展现状、主要成就、主要改良方法及其改良
  基于2004-2012年SCI-EXPANDED,SSCI,CPCI-S,CPCI-SSH数据库的信息行为领域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方法,借助Excel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Ⅱ进行统计分析,从学科
唑菌酯(SYP-3343)是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对黄瓜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
在催化领域,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及消旋体环氧化物的水解动力学拆分反应一直是化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已有很多的金属被应用到烯烃的环氧化反应及消旋体环氧化物的水解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大数据的浪潮正席卷全世界。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0-2012年国内外大数据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进行分析,分别
小杂粮栽培面积小,种植分散,种植区域机械作业条件差,加之目前推广的小杂粮品种不适宜机械化,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不愿经营小杂粮生产机械等原因,小杂粮的耕种、田间管理、收
  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概念和主题。分析这些发展变化,有助于理解学科的核心问题,把握学科发展动向,为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通过语义动力学和频繁集挖掘的方法对MIS Quarterly自创刊36年以来刊登论文的关键词演化规律分析。通过对词频发布发现其关键词分布服从zipf律,其演化标度服从幂律分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环境友好发电技术,因其高的能量转化效率(40%~50%),有望取代传统热机。面临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SOFC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使用易得且低价的碳氢化合物燃料时,阳极上存在的碳沉积和硫毒化,限制了其在SOFC上的广泛应用。传统的Ni-YSZ阳极在H_2燃料中有良好性能,但存在碳沉积现象,而CeO_2基材料因具有一定抗碳沉积和耐硫毒化的作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