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使得经济学研究开始重视交通发展对于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高速铁路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表现形式,高铁加速了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塑了中国的经济空间布局。因此,探讨和研究高铁开通对生产要素空间重塑过程中的配置效率的影响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和迫切。本文尝试从人口、信息以及投入要素配置效率这三个角度来分析高速铁路对于资源空间重塑中的配置效应的影响,进而加深我们对于高铁的认知和理解,对高速铁路建设的规划提出政策建议,以供有关决策者参考。本文首先分别从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因素以及高速铁路对人口空间流动、信息空间流动以及城市资源配置的影响这四个角度梳理了既有的学术研究,总结了现有文献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尚有的不足之处。然后,分析了与高速铁路相关的一些基本事实并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假说。最后,利用双重差分法及系列稳健性检验进行实证回归分析。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高铁开通不仅重塑了区际之间的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而且也影响了城市内部的要素分布。以城市蔓延为衡量指标,测度城市内部低密度扩张式的人口空间分布。基于连续时间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加剧了沿线站点城市的蔓延。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主要加剧了东中部地区的城市蔓延,对于东部城市的影响最为显著;高铁开通对于中小城市的城市蔓延的影响要大于大城市;城市距离本省省会距离越近,高铁开通对于站点城市的城市蔓延的加剧作用越明显。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等系列性检验证明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引起的房价的增加、道路的扩张是导致城市蔓延的重要原因。实证结果表明,在“看得见的手”的干预下,高速铁路带来城市人口呈现低密度扩张等问题,加剧了城市蔓延,降低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基于行政手段对“高铁圈地”、“高铁新城”等加以限制,合理引导规划高铁建设中产业配套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二,以人口、资本等要素为载体,高铁同样加速了城市之间信息的流动。价格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调节机制,价格信息含量的不足会严重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以股票市场为例,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所在地上市公司的股价信息含量,从而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上述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分析其影响机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以及外部监管较弱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信息含量。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成本内生于当地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位于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法制不完善地区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信息含量。这些经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有利于信息流动从而促进资本市场信息释放和监管成本的降低,同时也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三,高铁开通改变了区域之间的要素空间配置,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全要素投入在城市之间的配置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站点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于东中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于西部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此外,高铁开通对于规模较大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要高于中小城市。倾向得分匹配法、安慰剂检验等证明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回归结果说明,总体上而言,高铁开通对于沿线站点城市表现为外溢效应而非虹吸效应,有利于站点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样本区间内西部地区高铁开通城市数量较少、开通时间短等原因,正向溢出效应尚未体现。总之,上述结果表明在资源空间重构过程中,高铁开通有利于信息的空间流动,有效提升了价格的微观资源配置功能,并且提高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高铁开通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导致站点城市内部人口低密度扩张。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