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二十年来,受自然界启发的超疏水表面因其在自清洁、定向运输、雾气收集、耐腐蚀、流体减阻、液体无泵运输、抗结冰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故获得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由于超疏水锥柱阵列具有增强表面疏液效果、提高油水分离效率、降低液-固接触时间和控制液滴弹跳形态等特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虽然已有多种方法可加工超疏水锥柱阵列,但低效率、高成本以及难以在多种金属材料上大面积加工的缺点限制了这些方法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受自然界启发的超疏水表面因其在自清洁、定向运输、雾气收集、耐腐蚀、流体减阻、液体无泵运输、抗结冰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故获得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由于超疏水锥柱阵列具有增强表面疏液效果、提高油水分离效率、降低液-固接触时间和控制液滴弹跳形态等特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虽然已有多种方法可加工超疏水锥柱阵列,但低效率、高成本以及难以在多种金属材料上大面积加工的缺点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率、低成本并可在多种金属基底上大面积加工超疏水锥柱阵列的纳秒加工方法。首先,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单次加工金属基底表面以预构建超疏水微柱阵列顶部的微/纳米结构;其次,纳秒激光按照设定的扫描轨迹多次扫描直接加工出亚毫米级锥柱阵列;最后,再经低表面能材料修饰后即得到超疏水锥柱阵列。研究了在不同激光加工参数条件下,铝、钛合金、铜、不锈钢等金属基底上加工出的锥柱阵列的尺寸形貌的变化规律,同时探究了超疏水锥柱阵列的尺寸参数对液-固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超疏水微柱阵列的抗物理摩擦及抗化学侵蚀性能。主要工作如下:系统的激光加工试验结果发现金属阵列的高度H随着激光功率P、扫描次数T的增加及扫描速度V的降低而逐渐增加,侧壁锥度则没有明显变化。经过氟硅烷(FAS)进行低表面能修饰后,不同金属基底的锥柱阵列均获得接触角为164°左右、滚动角为5°左右的超疏水性。运用高速相机探究金属锥柱阵列的液-固接触特性,研究了超疏水锥柱阵列的尺寸参数对水滴的液-固接触时间tcontact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韦伯数We=16.7时,水滴的最短液-固接触时间tcontact可达3.3 ms,没有明显的收缩现象就实现了完全弹起,阵列间隙S=200μm~400μm、阵列高度H>400μm、顶端直径D<800μm的尺寸参数下都具有良好的液-固接触特性。此外,试验发现加工出的斜锥阵列可以实现液滴水平方向的弹跳,其中30°~45°的斜锥阵列效果最好,15μL水滴在韦伯数We=16.7时水平移动距离可以达到1.7 mm左右。此外,通过耐腐蚀试验、抗结冰试验、摩擦试验,验证了该加工方法得到的金属阵列具有优良的物理强度、抗化学侵蚀性能和抗结冰性能,因此有望在恶劣环境中也得到实际运用。
其他文献
铜/不锈钢异种材料的焊接可以将铜良好的导电、导热性与不锈钢良好的机械性能相结合,有利于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但在铜/不锈钢的熔焊中,二者物理性质差异过大易导致焊接裂纹;熔池中发生的铁-铜液相分离可能导致焊接缺陷的产生。另外,成分及组织与母材相异的焊接接头会成为力学性能及耐蚀性能的薄弱区域。本文采用钨极氩弧焊,分别填充纯铜焊丝、307Si焊丝和NiCrMo-3焊丝对T2紫铜/316L不锈钢异种金属进行
工件表面粗糙度影响着许多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以及使用寿命,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一直是工业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以固、液两相流为基础的磨粒流加工工艺是近些年来新诞生的一种表面抛光方法,具有适用性广、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磨粒流加工是以液相流体为载体,与高硬度的固体颗粒混合成为固、液两相流,混合的两相流在工件表面往复流动,将毛刺、凸起部位去除,实现降低粗糙度的目的。某高压氧气输送管路具有内径小、管道长的
铝合金与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matrix polymer,CFRP)所构成的复合结构在汽车轻量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这两种材料热物理性能差异巨大,导致常规焊接方法难以形成优质的接头。搅拌摩擦点焊是一种固相焊接技术,具有焊接质量好、焊接效率高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异种材料的连接。目前铝合金/CFRP焊接的相关研究较少,接头的连
激光熔化沉积技术通过快速加热、熔化、凝固、冷却的工艺,可以逐层的制造零部件。目前普遍使用的热源是连续激光,由于过高的能量输入容易造成热损伤,并且使得工件残余应力和基体热变形过大,导致累积误差增大。脉冲激光周期性能量输入会降低热输入量,减小热损伤,然而较低的激光能量只能生成较薄的沉积层,限制了脉冲激光的应用。尽管关于脉冲激光的应用已经有了很多尝试,但对不同参数脉冲激光加工过程特征的分析不充分,缺少对
回转体表面微结构阵列以其排列紧密、耐磨减阻等优势,赋予了零件质量轻、使用性能好等特点,可应用于精密成型、表面改性、电子通信等诸多领域。化学刻蚀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均匀性好、加工尺寸便于控制、表面形貌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微细结构刻蚀加工过程中,侧蚀量是衡量刻蚀结构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化学刻蚀加工方法存在的侧蚀现象较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刻蚀后的抛光工艺提高微结构阵列刻蚀质量的方法
焊接技术因其生产效率高、加工方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航天、机械、土木等各个工程领域。然而,在焊接过程中,受焊接材料、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在焊缝处不可避免地存在未焊透、裂纹等微小缺陷。当焊接处受到疲劳、腐蚀以及高温高压等因素作用下,这些缺陷会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失效,因此对焊缝缺陷进行及时准确地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带有未焊透和微小裂纹的两种缺陷焊缝,以压电传感器为技术手段,利用尾波干涉方
316不锈钢因其良好的耐蚀性能和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压力管道、汽车、轮船及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16不锈钢传统的加工方式容易造成材料浪费且工序繁杂。316不锈钢增材制造与传统的减材制造工艺相比,大大缩短了工时、且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原材料。但因316不锈钢热导率低、流动性强,使316不锈钢增材制造构件成形难度增加。低功率脉冲激光诱导电弧是一种以电弧为主要能量的新型热源,低功率激光作为辅助
本文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和超高频感应熔覆技术在17-4 PH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250μm厚度的WC-12Ni单层涂层、50μm和100μm厚度Ni60A界面层的WC-12Ni梯度涂层,在水介质中进行了不同载荷的冲击实验,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进行了冲击数值模拟。通过表面形貌、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等表征了涂层的特征特性,通过实验研究及数值分析从冲击变形和应力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梯度涂层冲击载荷下的
随着高速切削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难加工材料在切削过程中发生绝热剪切,由此导致的锯齿形切屑会影响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因此亟需通过建立切削过程中绝热剪切带的滑移线场模型来认识影响机理和规律。以此指导切削加工参数的合理选择,为生产实践服务,这对实现难加工材料零部件的高质高效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切削过程中发生的绝热剪切,对绝热剪切带内材料的强烈塑性变形,进行了滑移线场研究,分析了
钢铁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棒材产品因为截面简单、再加工性好等特点而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热连轧是棒材产品生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而复杂的轧制环境和参差不齐的轧制设备以及轧制工艺等因素会严重影响轧制产品的质量。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棒材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钢铁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在保证轧制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成了钢材生产厂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相比于传统的经验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