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传授给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地理课堂是传播地理知识的平台,是学生能否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而现阶段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也不能够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所以改革现阶段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已是当务之急。2001年,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学校顺应改革的潮流,从课堂入手,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弊端,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运用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如: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及笔者的母校河南省孟津县第二高级中学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创立的“二四六”学案导学模式等等。虽然高效课堂模式的推行和实施卓有成效,但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问题和不足。本文吸取了以往对高效课堂方面研究的经验,对比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和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地理教学课堂,从“导学案”入手,结合对在校学生和在职地理教师进行的实证研究,总结分析了“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中学的实际情况,对地理“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由于程度和年级的不同对高效课堂所持的观点不同,对“导学案”的认识也不同。而教师虽然大部分认可“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但是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及硬件设施等原因,也认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论文认为地理学科在实行“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彻底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教育思想在学生和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这就需要学校在改革初期要想方设法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思想,让他们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要处理好地理“导学案”和地理家庭作业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了二者的关系,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挥地理“导学案”的作用。再次,做好小组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制定适合地理学科的“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