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世界上重要的的蔬菜作物,也是最受欢迎的蔬菜产品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和消费国。茄子在浙江种植面积达到40多万亩(根据浙江省农业厅2018年统计)。但近年来,茄子黄萎病在浙江一些地区发生严重,严重影响了茄子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防治该病害,进行了病害系统调查、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鉴定,开展了病害生物防治及其防治机制的研究。由于黄萎病的发生和严重度与土壤中微菌核数量密切相关,检测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是准确预测预报病害的基础,对病害防治有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检测土壤中病原菌微菌核数量的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建立土壤微菌核检测的新技术。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茄子黄萎病病原菌分化和生物防治的研究病害观察和致病性试验表明,茄子黄萎病在浙江温室大棚中发生在元月中旬,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用7个代表性菌株对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所有分离系均属于落叶型株系和2号生理小种。用原先筛选的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体外拮抗试验表明,株系ShX301都具有最高的抑制活性。体内接种和促生试验显示,株系ShX301也具有最高的生物活性,接种株系ShX301减少病害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比率分别达30.0%和20.02%,对茄子苗的茎长、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促生率分别达59.24%、69.41%和54.11%。挥发性物质测定试验表明,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都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它们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株系间没有显著性差异。MALDI-TOF-MS检测和分析揭示,杀镰孢菌素是拮抗病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这些研究结果为菌株ShX301作为生防或促生制剂开发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2、大丽轮枝菌专化性抗原的制备和土壤微菌核检测通过生物素标记表面蛋白,并利用链霉亲和素琼脂糖凝胶柱的方法分离落叶型菌株086和非落叶型菌株BP2中菌丝以及微菌核样品表面蛋白。获得的蛋白经过冷冻干燥浓缩、脱盐、酶切和系列处理后,混合样品进行质谱分析。质谱数据通过与086和BP2菌株基因组比较分析,去除菌丝表面蛋白后分别获得086和BP2株系的菌株微菌核表面蛋白286和266个。通过蛋白同源性分析,筛选出株系专化性基因2个和共有基因1个。对3个基因的蛋白产物进行二级结构分析、跨膜预测、信号肽预测、抗原决定簇预测以及可能与多糖的O连接和N连接的预测,最后筛选3个14~28 AA多肽片段用于抗原人工合成。合成的抗原偶联载体蛋白后获兔免疫获得抗血清,分离抗体包被于免疫磁珠后用于微菌核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