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中频药物穴位导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从而丰富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途径,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新的途径,并为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提供了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收集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分院及珠海分院的门诊及住院共120例合格病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予以解痉平喘治疗(具体药物参考2006 GINA方案)。治疗组再加用中频药物治疗仪治疗:仪器为HY-D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北京东杰华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贴片处方组成:采用上述公司自制药液(川贝、柴胡、鱼腥草、麻黄、石膏等加入控释剂及透皮剂);用法:将药液加入两片贴片中(2-2.5ml/片),贴于患儿双侧肺俞穴,通电,每次15-20min,1次/天。疗程:3天。治疗前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并填写相应量表,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有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情况及治疗组的咯痰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但对照组治疗后咯痰较治疗前增多。治疗前后两组的哮鸣音及喘息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性,而咳嗽、咯痰及总的改善情况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综上,可以认为哮喘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一定疗效,且两组在改善哮鸣音及喘息症状上无差异,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儿咳嗽、咯痰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西医学认为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气道炎性病变引起的气道粘膜高反应性,这种炎性病变除病毒、细菌感染及血液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a(TNFa)所致气道炎性反应外,亦包括变态、免疫及化学物质及其他因素,治疗上重在控制。目前主要是吸入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等为主要治疗药物,能有效控制病情,但要求定时、定量、长期服用。中医治疗,发作期重在祛邪,缓解期重在化痰。中医外治法如贴敷、灸法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中采用中频药物穴位导入治疗哮喘,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咳嗽、咯痰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中频药物穴位导入治疗可以改善哮喘患儿病情,减轻患儿咳嗽、咯痰症状,提高患儿的疗效。由于中频穴位导入使用简便,经济易行,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