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全部NSCLC的30%,对于早期NSCLC来说手术是首选,但是由于年龄、肿瘤的位置或者个人原因等一些患者无法手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具有疗程短、单次剂量高、生物有效剂量(BED)高、局控率高等特点。由于SBRT单次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都很高,所以对这种较为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要严格限制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来降低相关放射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论文研究了呼吸门控技术和非共面野技术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性。首先给患者做呼吸门控定位和自由呼吸定位并在模拟机下观察患者的呼吸运动幅度。通过靶区体积、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和靶区剂量参数的比较发现,呼吸门控定位勾画的靶区在GTV和CTV方面大于自由呼吸定位,但是PTV体积明显被缩小了(P=0.000);应用相同条件制定的SBRT治疗计划在危及器官受量方面,呼吸门控定位降低大部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在患侧肺和全肺的V2.5、V5、V20、V25、Dmean及健侧肺Dmean方面呼吸门控计划(Plan-RPM)都小于自由呼吸计划(Plan-FB),其他危及器官受量方面除脊髓和胸壁最大照射剂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靶区参数(HI、CI)方面两种定位方式制定的计划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论文进一步比较了共面野SBRT计划(Plan-CO)和非共面野SBRT计划(Plan-Non)的剂量学特性,非共面野虽然增加了患侧肺和全肺的V2.5、V5及患侧肺Dmean,但是缩小了患侧肺和全肺的V20、V25和健侧肺的Dmean,增加了SBRT计划的剂量梯度,同时也降低了脊髓、食道、气管、胸壁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只有心脏的照射剂量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靶区剂量学参数的比较发现,非共面野提高了靶区的适型性,均匀性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技术的结合在剂量学方面有明显优势,在早期NSCLC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值得被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