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许多的批评家只注意到徐訏小说的娱乐性和通俗性,在对徐訏小说通俗性的过分解读中而忽略了其小说创作的深层动机和潜在追求。其实,徐訏的小说创作集中了他对生命存在的不断探索,体现了他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在个人生命体验的生活基础上,徐訏汲取了古今中外的艺术和思想资源,最终形成了永恒性和超越性的小说创作追求,即徐訏的小说不着意于表现时代主题和社会矛盾,也不刻意反映阶级意识和政治诉求,而是努力表现理想的生命存在、人性、宗教归宿等超时代、超社会的人生主题。这些主题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可能会遇到的人生中永恒性的问题,因而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拉开了与时代和社会的距离,表现出对时代的超越,对社会的超越,有着永恒的艺术价值。其文本无论在主题表达和艺术表现上都体现出这种追求。本文试图从文本分析入手,从文学思想、主题表现、艺术呈现诸方面来论述徐訏小说的超越性和永恒性。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章论述徐訏小说超越性和永恒性文学思想的生成过程。徐訏缺失性的童年体验形成了他内倾型的个性气质,而北京大学的求学生涯和在上海时期的编辑实践不仅是徐訏文学生涯的开端也使徐訏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在法国的留学生活虽然短暂,但却使徐訏的文学思想发生了巨大转折。他扬弃了马克思主义,开始接受西方以柏格森为主要代表的非理性哲学思想。回国之后,徐訏潜心于文学创作,最终形成了永恒性和超越性的文学思想。第二章通过文本细读阐释徐訏是怎样在小说中来表现其永恒性和超越性的文学思想的。徐訏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飞腾自己的想象,建构合乎我们理想的生命存在形态;在弗洛伊德意识压抑理论的影响下徐訏对永恒人性的展示和剖析;徐訏大半生是在漂泊中度过的,随着人生阅历的加深,徐訏对灵魂归宿等人生终极存在问题的思索也不断深入,并通过宗教主题表现出来。徐訏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索都呈现在其小说世界里。第三章论述徐訏是通过哪些独特的艺术技巧来表现自己的小说世界的。徐訏善于运用叙事嵌套来讲述悬念丛生、跌宕起伏的故事,而在故事的结构上徐訏常采用回溯式结构,具有很高的美学意义。徐訏常常借鉴西方现代派艺术技巧并进行创造型转化,比如他在自己的小说文本里成功地运用意识流技巧来结构全篇,展现人物的意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