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的开发对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煤炭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煤炭的不可再生性以及煤炭开发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引起学界和公众对煤炭工业和煤炭矿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神木作为神府东胜侏罗纪煤田的聚煤中心,凭借其天然的资源优势,以煤炭资源为中心发展了矿业经济,成为我国第一产煤大县,近年来在全国百强县中的名次逐年提升。因此本文以神木县为例,运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定量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生态足迹,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计算神木县2004-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了神木县的可持续发展现状以及近几年来的变化;然后又对神木县2004-2009年的能源足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以期找到影响能源足迹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其生态足迹、减小生态赤字提供科学参考;同时,以生态足迹和生态补偿理论为依托,对建议不可再生资源补偿基金进行了探讨;最后依据研究结果,结合神木县当地的实际情况,立足神木县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总能源消费量计算,神木县2009年生态足迹远远超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达20.075ha/cap,是生态承载力的14倍。以非工业能源消费量计算,神木县2009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基本持平,出现少量生态盈余0.091ha/cap。神木县的生态赤字主要来源于工业能耗。(2)神木县近年来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从2004年的2.092ha/cap(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5倍)增加到2009年的20.185ha/cap(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5.3倍)。生态赤字的主要来源是能源足迹,神木县的化石能源地足迹占人均生态足迹的比重从2004年的73.68%增加到2009年的93.81%。神木县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由于矿产(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巨大的生态赤字以及高比重的能源足迹应该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3)从神木县的能源足迹分析可以得出:能源足迹指标表明,神木县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和对能源的敏感程度在2006年以后都有所改善;能源足迹因素分析表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在2006年以后逐渐得到改善,但是能源结构几乎不变。神木县生态压力的主要原因是GDP的快速增加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能源足迹因素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改善能够抵消经济发展效应。(4)针对神木县人均生态足迹主要有能源生态足迹组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焦炭产量与能源生态足迹的关联度最大为0.919,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能源生态足迹为被解释变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3.348+3.24×10-6x(其中y:人均能源足迹,x:焦炭产量)。由此可知焦炭产量是影响能源生态足迹的主要原因,又由于神木县人均生态足迹的主要构成是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因此可以得出神木县人均生态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焦炭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