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害虫。在美国、巴西等国都曾造成农业生产上的重大损失。烟粉虱目前被报道有20几个不同的生物型,其中B型烟粉虱作为一种入侵害虫,广泛危害蔬菜花卉、林果苗木等经济作物。该虫自20世纪90年代末入侵我国以来,已经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北京,烟粉虱对黄瓜、番茄、茄子、甜瓜和西葫芦的危害损失,严重时可高达70%以上。近年来,B型烟粉虱以其寄主广泛,抗药性强等特点在我国迅速扩散,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寄生性天敌中恩蚜小蜂属的种类最多,相关研究也比较深入,并且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已成功应用于温室作物上粉虱的生物防治。本论文研究了恩蚜小蜂属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 & Dodd)的生物学特性。该寄生蜂起源于印度,在烟粉虱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我国虽有分布,但是目前还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本学位论文在成功建立实验室种群的基础上,以四龄前期的B型烟粉虱若虫为寄主,对浅黄恩蚜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菜豆、黄瓜、甘蓝、番茄、棉花、甘薯和一品红作为烟粉虱的寄主植物,综合评价各寄主植物的适合度,最终筛选出番茄作为室内种群繁殖的寄主植物;设计并评价了种群繁殖和实验过程中的两种接虫方法:“微型接虫笼法”和“整株一培养皿”结合法,后者在实际操作中更加便捷和实用;证实了浅黄恩蚜小蜂的生殖方式为产雄孤雌生殖,雌雄异律发育和单寄生。(2)对浅黄恩蚜小蜂羽化、交配、产卵等主要行为的研究显示:自然条件下浅黄恩蚜小蜂的羽化率为98±0.64%,昼夜均可羽化,但是具有明显的节律性,羽化高峰期在上午08:00~12:00时间段,占到全天羽化数量的58%,羽化过程需要14~29min。雌雄蜂羽化后不需要取食而能直接交配,每头雄蜂可以和多头雌蜂进行交配,而雌蜂一生只交配一次,一旦交配成功即可终生产卵。通过观察将产卵行为描述为:寄主定位、寄主检查、穿刺产卵和清扫梳理四个环节。(3)考察了雌性浅黄恩蚜小蜂的个体发育情况,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殖力生命表。雌性浅黄恩蚜小蜂的发育分为六个阶段,包括:卵期(1.90d)、一龄幼虫(1.05d)、二龄幼虫(1.02d)、三龄幼虫(2.21d)、预蛹期(0.78d)和黑蛹期(5.70d)。各发育阶段虫体测量值显示,体宽呈连续增大趋势,体长以三龄幼虫最长。成蜂平均寿命21.9天。绝大多数雌蜂在一个寄主体内只产一粒卵,少数会产多粒卵,但无论产卵多少,一个寄主中都只能羽化出一头成蜂。此外,对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雌性浅黄恩蚜小蜂的幼期存活率为54.79%,单雌平均产卵量79.08粒。浅黄恩蚜小蜂的主要生命表参数分别为:净生殖力R0=42.43,世代平均历期T=18.94,内禀增长率rm=0.20,周限增长率λ=1.22,种群加倍时间t=3.47,种群趋势指数I=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