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培养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历经6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和队伍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转型,“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与新课题。在此背景下,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理论,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确立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与制约原因、培养策略与养成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导论部分本文主要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研究的缘起、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概况进行阐释;对本文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思路和可发展性等问题进行说明。本文的系统论述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探析,为本文研究划清理论界线,本文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职人员得以胜任所应当具备的,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愿景等有机结合生成的职业素养体系。第二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相关学说与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出发,梳理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确立的理论依据;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进行探析,明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确立的现实依据;最后尝试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体系的“新五要素”结构与“高校辅导员‘新五要素’职业素养体系的金字塔结构”。第三部分,重点剖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制约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建设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重点从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建设的政策制度环境、探索和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和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等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建设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自身养成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