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外加剂已成为现代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尤其是聚羧酸减水剂的应用,因其优良的减水、分散性作用而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混凝土中。但是普通聚羧酸减水剂还不能有效减小混凝土干燥收缩和自收缩,解决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中,和低水灰比混凝土时易于收缩开裂问题。掺加低表面张力的减缩剂是抑制收缩开裂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减缩剂成本高、掺量大,并且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利用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和广泛应用的特点,引入减缩组分可合成具有减缩功能性聚羧酸减水剂(SRPC),使其在保持减水分散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减缩效果。本文利用自行合成制备的减缩单体,利用自由基聚合制备了SRPC,获得了具有减缩性能的SRPC。在掺量为0.2%时,含SRPC砂浆体较空白组在水化7天时自收缩减小54.1%;干燥收缩在49天时减少了22.8%,表明SRPC表现出较优的减缩效果。通过考察SRPC对水泥石孔结构、表面张力、水泥水化速率、溶液蒸发速率和表面膜压曲线等研究了SRPC的减缩机理。结果表明SRPC增大了硬化水泥浆体的孔隙率,改变了孔结构和孔径分布,使得影响收缩的孔径减少;SRPC降低水泥孔溶液表面张力,减小了毛细孔内部孔压;SRPC在浓度达到10g/L时减小了其在气—液界面成膜性,阻碍了溶液中水分子的蒸发,减小水分迁移,达到减缩效果。通过测试SRPC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量变化、Zeta电位变化以及吸附层厚度分析了SRPC与水泥相互作用的变化机制。结果表明SRPC中因减缩单体的引入,改变了亲水亲油值,减水分散效果减弱,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量减弱小;通过提高SRPC中羧基的含量提高了SRPC的分散性和吸附量,但其减缩效果有所下降。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引入SRPC分子结构中,制得了KH-SRPC。KH-SRPC在提高分散性的同时,有效的减小砂浆体的收缩。通过水泥浆体孔结构变化、表面张力、水泥水化等探究了KH-SRPC的减缩机理。结果表明KH-SRPC较SRPC有效的降低了水泥水化放热量,减小了温度收缩,改变了浆体孔结构和孔径变化,减小了毛细孔孔压。为以后SRPC的合成和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