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日本电影,人们肯定不会忘记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的名字,不会忘记《罗生门》带给日本电影的殊荣。四十年后的今天一部《花火》让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日本电影,投向一个相貌平平却一再获奖的相声艺人,他就是北野武。在世界电影日益趋向个性化的时代,北野武以他鲜明的个性风格确立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虽然,一直以来评论界对他的电影褒贬不一,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电影留给观众的深刻印象和获得的不可低估的票房。反叛与回归是北野武电影的主题。以1994年北野武遭遇的车祸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的影片表现出对生命的彻底反叛的态度,他的人物总是毅然决然地走向死亡。而在此之后的影片除了延续这种反叛精神之外,更多了一些对生命的留恋与渴望,转化为对生命的承受状态,笔者称之为“回归”。“暴力”描写表现生命的极致状态,展现生命的脆弱;“死亡”反观人的生存价值。在暴力与死亡的威胁下,淡淡的“温情”和节制的“戏谑”场景,让观众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残酷与美好,思索生命的意义。如此严肃、残酷的电影主题却被北野武表现得充满诗情画意,这正是北野武与众不同的电影艺术技法。多样的叙事结构,独特的拍摄手法,符号化的人物,意向化的影像,这一切都为北野武的电影主题服务。在暴力与死亡的威胁中绵延着淡淡的温情,在唯美的意境中穿插着血腥的暴力,两种不同风格的电影影像被北野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视觉张力和情感张力,冲击着观众的视网膜和脑神经,留下深刻的印象。独特的生命体悟、自成一派的表演、自成一体的人物、自成系统的镜头语言,构成了北野武的电影品牌。反叛是北野武电影的重要特征。在继承中反叛,在反叛中回归,这正是北野武电影的主题,也是他创作电影的出发点与归宿。个性化造就了北野武,你可能不喜欢北野武的电影,但你肯定会记住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