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翰诗歌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huiy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廷翰(1490-1559)字崧伯,号苏原,明代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人。就生活的时代背景而言,吴廷翰生活在明代前七子之后,后七子之前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本文主要结合吴廷翰的生平著述、哲学思想及文学主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而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本论文共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概述了学术界对吴廷翰哲学思想研究的现状,本文针对吴廷翰诗歌研究薄弱的实际状况,首次阐述了吴廷翰诗歌的研究价值。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吴廷翰的生平及著述;第二章,概述吴廷翰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其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对模拟之风,二是提倡性情为诗;第三章,对吴廷翰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本章主要从哲学思想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来阐述。在行文的过程中分五节展开论述:歌咏万物、寄寓情理;哲学意蕴、自得之趣;唱和赠答、思亲怀友;佛道情结、畅游山水;心系民生、感慨自叹。第四章,分析吴廷翰诗歌的渊源与艺术特色,诗歌渊源方面主要是学习杜甫、陶渊明、韦应物、王维。吴廷翰前后期的诗风发生了变化,前期诗“沉雄典古,直宗少陵”,晚期诗“雅淡质素,有陶、.韦之遗风”,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结语,对吴廷翰诗歌创作及文学史地位给予客观地评价。一方面探究其诗歌创作与前后七子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其诗歌创作也存在流于浅俗的弊病。本论文主要运用个案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阅读《吴廷翰集》的基础上,以明代前后七子为坐标,试图把吴廷翰置身于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思潮中,探究七子之外的诗歌创作情况,寻求吴廷翰在明代中期文坛的一席之地。
其他文献
吴伯宗生于书香之家,少年颖悟,于洪武四年成为明朝的首科状元,随后先后担任馆职并曾出使安南。其作品收录于《荣进集》,主要是一些应试、应制和应酬之作,保留了明代科举的一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新时期中国朝鲜族小说的象征手法,并以中外小说为参照文本进行考察。象征型文学是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象征是小说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格
陈仁鉴先生(1913——1995),是福建剧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在戏曲整理改编、戏曲创作及戏曲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本文按作家——作品——读者的行文思路,从陈仁鉴先生
<正>自师范教育产生之日起至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的高师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路。关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与学术性、师范院校是否有必要独立存在等问题的争论一直
京剧《混元盒》演的是张天师收“五毒”的故事,因其迎合了“端阳收五毒”的民间习俗,所以成为每年端午节的应节之戏,在民间流传甚广。清中叶以来直至民国期间,这出戏在梨园十分盛
目的:研究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石油醚及乙酸乙酯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地瓜藤经乙醇渗漉提取,采用溶剂提取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方法及气相色
庾阐勤奋好学,一生著作颇多,他与曹毗一起被誉为“中兴之时秀”,其诗文在当时广为流传,是颍川庾氏家族中唯一被列入《晋书·文苑传》中的人。但是由于庾阐的作品留存于世并不
在现代文学史上,周天籁是一位近年来重新被发现的海派作家。他早年以儿童文学创作为主,为文坛贡献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三四十年代则转向通俗文学的写作,在小报和期刊
姚勉是南宋理宗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姚勉立朝,排奸斥佞,其气节和人格为时人和后人叹赏。姚勉著作颇丰,现有作品五十卷存世,其诗文俱颇有特色。姚勉《宋史》无传,其作品《宋史
现今的建筑施工中,建筑工程造价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建筑企业投资取得的效益的高低,所以每个建筑企业都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期间加强预算控制工作。文章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