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黒睛排斥汤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观察灌服黑睛排斥汤对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与灌服CsA组、黑睛排斥汤+CsA联合组比较,观察其效果,为临床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供有效用药方案。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以Wistar大鼠为受体,SD大鼠为供体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组(A~D共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为灌服CsA( l 0mg/Kg/d)组,C组为灌服黒睛排斥汤4g/Kg/d组,D组为灌服黒睛排斥汤4g/Kg/d+ CsA( l0mg/Kg/d)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记录角膜植片透明度、水肿度、新生血管度、移植排斥指数(RI)及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得出结果做统计学处理。术后第15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大鼠做角膜病理检查,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照相仪分析系统观察计数各组角膜植片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细胞数值做统计分析。术后第30天做肝脏和肾脏病理检查,评价药物毒性。2、黑睛排斥汤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作用的机理研究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以Wistar大鼠为受体,SD大鼠为供体建立同种异体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分为(A~C组),其中A为模型对照组;B为灌服黒睛排斥汤4g/Kg/d组;C为灌服黒睛排斥汤4 g/Kg/d+ CsA( l0mg/Kg/d)组。角膜移植术后第7、14、21天大鼠断尾取血,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的CD4~+、CD8~+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做统计学处理。各组于术后25天无菌取脾,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行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检测,做统计学处理。结果:1、观察灌服黑睛排斥汤对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1)从对新生血管的抑制来看,灌服中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均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从总的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看,口服中药组可有效的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联合用药组效果要优于单一用药组,从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以及生存曲线可看出:对照组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最短,平均10.38±1.69天,灌服黒睛排斥汤4mg/Kg/d+ Cs A( l0mg/Kg/d)组最长,平均22.5±3.07天。(2)病理检查:HE染色,对照A组角膜可见植片水肿,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基质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B、C组可见角膜植片基质中有少量的炎性细胞侵润及新生血管形成。D组几乎没有炎性细胞侵润和新生血管。肝脏和肾脏的病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病理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各用药组细胞数下降与A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2、黑睛排斥汤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作用的机理研究(1)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比结果如下:术后7天,C组CD4~+, CD4~+/CD8~+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术后14天,B、C组CD4~+较A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21天,B、C组CD4~+、CD4~+/CD8~+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但各组CD8~+比较无明显差异。(2)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如下:B、C组较A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P<0.01),其中以C组更为明显。结论:1、黑睛排斥汤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减少术后新生血管长入角膜。2、黒睛排斥汤具有一定的延长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的效应:与环抱霉素A具有互相协同作用,这对临床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黒睛排斥汤可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活化表达,降低CD4~+ /CD8~+的比值,抑制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这可能是黒睛排斥汤抗排斥功能的主要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