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未来教室空间设计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a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知识为标志的数字化时代,快速增长的海量信息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当前课堂已由“以教师教为主”的单向传输模式转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然而由于传统教室的空间布局、桌椅布局、技术装备等多方因素的束缚,仍然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满足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室空间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最为重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均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对未来教室空间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首先综述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需求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开放教育”理念)、个人空间理论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未来教室空间设计的理论支撑,然后调研分析中小学校现有教室空间的使用现状、与教学模式的适应情况、师生对未来教室空间的要求和合理化建议,再结合国内外未来教室空间设计的优秀案例分析,本文为未来教室空间的多样化、桌椅组合的灵活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教室管理的智能化、物理环境的舒适化等方面设计提供一系列的指导,并提出“清晰型”、“体验型”、“交互型”三款典型的未来教室设计模型以供参考。其次,根据教室空间设计的诸多要素,设计并开发一款面向非专业人士的三维仿真教室空间设计软件,集成了种类齐全、样式丰富的三维模型,界面友好、操作简单、针对性强,为相关人士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使设计过程更加直观、科学、高效。最后,通过指导苏州教师发展中心、玉林师范学院、苏州振华中学未来教室的实际建设验证设计思想、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以期对未来教室空间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未来教室空间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发展和研究领域,是学与教理论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诉求,对于变革信息时代学与教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涉及多学科的研究内容,需要建筑设计师、教育技术人员、教室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在人—空间—资源—技术维度上反复均衡,共同建构适合学生的教室空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菌型幽门螺杆菌(Hp)血清抗体类型与慢性胃炎发生率及其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疗的上腹部不适的患者6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3背景 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时,与单纯化疗相比较,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一线治疗明显提高了疗
一、“道德风险”的诱因分析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契约总是不完全的。如果信息不对称出现在确立契约之前,会产生“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问题;出现在确立
本文主要研究了北方滨海城市含盐再生水景观河道中典型沉水植物川蔓藻(Ruppia maritima)控制再生水发生富营养化的机制。通过野外调查与现场监测研究以及实验室内人工模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