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塑性变形实验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ong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往复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为理解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了线接触水平往复运动下热弹流润滑接触中,两接触表面之一存在单粗糙峰时对压力、膜厚等的影响。分析中假定润滑油服从Ree-Eyring本构关系。结果表明,当单粗糙峰进入接触区内时,会引起压力波动,使对应位置润滑膜变薄,并且温度略有升高。单粗糙峰只在其通过接触区的瞬时区间影响最大压力值和最大温度值,使其产生峰值,并造成最小膜厚变小。其次,为进行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的试验研究,作者自行设计了冲击实验台,利用电磁铁与时间继电器控制施力,进行冲击实验。以一定频率用钢球往复垂直冲击硬铝、铅黄铜、45号钢、UPE试件盘。研究试件盘在干接触及两种不同粘度的润滑油润滑条件下,随冲击载荷大小及冲击次数变化的表面变形现象。结果发现,干接触条件下,由于材料表面发生严重损伤,因此凹坑深度随冲击次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使用润滑油,可以有效抑制材料的表面损伤,降低塑性变形。并且塑性变形程度随润滑油粘度的增加而降低。冲击时,由于凹坑中心产生的热量不断向边缘传递,使凹坑边缘形成凸起即形成所谓的彩虹环。在低冲击次数条件下,使用低粘度油时形成的彩虹环高度与干接触相近,而在高次数冲击条件下,与干接触时相比大幅度变浅。彩虹环随润滑油粘度及载荷的增加而高度增加。润滑油的使用可以降低材料表面的塑性变形和磨损。对于干接触条件,凹坑内部发生微细颗粒碎化。而油润滑时凹坑内部出现微裂纹。微细颗粒碎化及微裂纹的程度均随冲击次数和载荷的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我国工业雷管的年用量多达20~30亿只,而从2009年起国家将不再安排火雷管及导火索的生产计划,即在此后的工程爆破中主要采用电雷管和导爆管雷管和由其组成的爆破网路完成工程爆破
边坡稳定性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下采动作为一个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外因,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初盐池河磷矿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顶煤运动不同于缓倾斜煤层,其几何特征和时空关系下的顶煤运动较为复杂。本研究以急倾斜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
近年来,制造业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对零件的尺寸大小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并对零件测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零件测量方法如游标卡尺、量规、三坐标测量仪等,已经无法满足
煤矿地面瓦斯抽采站实时监控系统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和合理有效利用瓦斯气体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让操作员更加安全、准确的操作生产以及对系
学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经济继续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化进程随着经济发展加速了前进的步伐。城市人口的急剧上升,但城市建设并没有重新规划,大多数城市只是在老城区向周边
资源配置既要代际公平又要符合效率原则。最适耗竭研究要求在可持续利用理论的前提下,资源的耗竭速度与其替代品出现的速度相一致,即新的替代品出现之际恰是原有资源的耗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