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采样,对不同土壤湿度、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各个生育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测研究,通过气相色谱法对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讨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探索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为改善水肥管理和环境质量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依据,有助于准确评估江淮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碳交换。结果如下:(1)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的季节变化是随出苗后天数的增加先增加,在出苗后的第60天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的。低氮浓度(N150mg·kg-1)处理下的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最大值为513.7mg/m2·h;高氮浓度(N300mg·kg-1)处理下的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最大值为589.7mg/m2·h。这是和夏玉米的生长周期是相一致,一般在出苗后60天左右夏玉米处在抽穗期,是夏玉米生长周期中最旺盛的阶段。5cm土壤温度、10cm土壤温度、20cm土壤温度与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的季节变化都具有显著相关性。(2)在不同氮素处理下,夏玉米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土壤CO2排放量都有明显的日变化,从夜间到白天都是先升后降,在午后14时达到最大值。三种氮素浓度处理后的夏玉米各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量的日变化均值呈差异极显著。可以得出氮肥的施入增加了夏玉米土壤CO2的排放,土壤CO2排放量大小是与氮素浓度高低成正比。在同一氮素浓度下,各生育期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大小都呈抽穗期>拔节期>成熟期的趋势,例如,在中氮处理下,夏玉米拔节期土壤CO2排放量均值为315.2mg/m2·h,抽穗期土壤CO2排放量均值为454.2mg/m2·h,成熟期土壤CO2排放量均值为282.1mg/m2·h,则夏玉米CO2释放高峰出现在抽穗期。(3)在晴天、阴天和雨天三种天气条件下夏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土壤CO2排放量日变化规律是:从夜间到白天都是先升后降。夏玉米各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量都是在晴天条件下最大,各生育期在晴天时土壤CO2排放量均值分别:苗期160.6mg/m2·h,拔节期337.0mg/m2·h,抽穗期409.4mg/m2·h。三种天气状况下的夏玉米各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量的日变化均值均呈差异极显著。可以得出天气状况晴好时,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会有所增大。在同一天气状况下,不同生育期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大小都有抽穗期>拔节期>苗期的趋势,夏玉米CO2释放高峰出现在抽穗期。在同一天气状况下,夏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土壤CO2排放量的日变化均值呈差异极显著。(4)在三种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夏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土壤CO2排放量都有明显的日变化,从早晨到傍晚都是先升后降。三种不同土壤水分下夏玉米苗期、拔节期土壤CO2排放量的日变化均值均呈差异极显著。可以得出,在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70%条件下,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较大,其值为苗期时是237.3mg/m2·h,拔节期是351.9mg/m2·h。(5)夏玉米拔节期土壤CO2排放量和10cm土壤温度是具有显著相关性,其线性相关方程为y=9.8567x+21.82,R2为0.8786(P<0.01)。夏玉米抽穗期土壤CO2排放量和10cm土壤温度也是显著相关的,其线性相关方程为y=15.56x-49.112,R2为0.8358(P<0.01)。可以得出土壤温度是与夏玉米土壤CO2排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是夏玉米土壤CO2排放的关键限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