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肩负着更为繁重的任务,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他们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特点及现状,决定了班主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着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各中职校班主任的配备成了普遍的问题。根据调查,在中职校中有很多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也有些教师不会做班主任,笔者也经常耳闻目睹班主任们因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产生的困惑、烦恼、牢骚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低落、心理失调等现象。这些现象激发了笔者对中职校班主任问题的思考、对班主任生存状态的关注。本研究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生存状况的总体情况进行研究,从目前中职校普遍存在的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及“不会做班主任”这两大问题出发,从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物质生活、身心健康、工作现状与满意度、专业发展四个维度构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及案例分析法,力图全面反映并深入剖析中职校班主任的专业工作和职业生活水平及质量。通过对上海市六所中等职业学校246位班主任进行问卷、访谈,笔者发现:中职校班主任经济压力较大,休闲娱乐相对较少,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地位较低,多数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没有话语权;部分班主任对评价工作不满意;多数班主任专业水平相对较低。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导致目前中职校班主任现实生存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较低的社会认可度导致班主任对职业价值认识消极、学校的管理制度影响了班主任专业发展、学生问题困扰着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开展、忙碌的工作吞噬着班主任的职业理想、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加重了班主任工作的心理负担等。最后,笔者提出了改善班主任生存状态的策略:重视中职教育、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从业认同度;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引导和发展教师高层次需要;营造和谐组织氛围、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