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作为水体,广泛的分布于陆地表面,云贵高原上分布着较多的高原湖泊,提取湖泊沉积物中的环境代用指标信息,对过去环境变化的重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介形类作为很好的古生物指标,成为了对环境变化研究的良好载体,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的研究区异龙湖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低纬度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目前关于异龙湖短时间尺度的过去环境变化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利用湖泊沉积物中的介形类这一生物指标,对其环境变化进行恢复。(1)在69个沉积物样品中共发现和鉴定了5属6种介形类,共计11392瓣介形类壳体,分别是:泽氏玻星介Candonocypris novaezelandiae、克氏丽星介Cypria kreapelini、玻璃介(未定种)Candona sp.、网纹云南花介(比较种)Yunnanicyhere cf.reticulate gen.et sp.nov、楔形真星介(比较种)Eucypris cf.cuneate和白玻璃介Candona candida。其中,楔形真星介(比较种)E.cf.cuneata为地层中曾绝灭的种,其在现代湖泊中的再次出现可能与人类活动相关,人类活动导致其休眠卵复苏,其可能更喜欢富营养化的浅水环境。网纹云南花介(比较种)Y.cf.reticulate gen.et sp.nov属于云南当地的特有属种,我们推测出该种喜欢温暖安静的淡水环境。玻璃介(未定种)C.sp.是一个浅水种,喜欢生活在淡水、冷水环境的水体中。白玻璃介C.candida喜欢生活在湖泊、河水浅水区域,是一个喜冷种;泽氏玻星介C.novaezelandiae和克氏丽星介C.kreapelini作为优势种在全湖分布范围广,其充分说明了异龙湖的富营养化严重和水位已经明显下降。(2)现代介形类相对百分比含量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异龙湖现代介形类可以分为浅水种和广布种两组,其组合为:C.novaezelandiae—C.kreapelini和E.cf.cuneate—C.sp.—Y.cf.reticulate gen.et sp.nov—C.candida。浅水属种大部分是浅水相的代表,丰度较低,说明异龙湖的流域面积在缩小,流域内水位有下降趋势。广布种在整个湖泊内广泛分布,适应性较强,主要分布在光照强且水生植物丰富的区域。(3)基于现代介形类聚类分析和钻孔介形类相对百分比含量,我们对异龙湖钻孔的介形类划分为三个组合带,即:36~30cm以C.novaezelandiae—C.kreapelini—E.cf.cuneate—Y.cf.reticulate gen.et sp.nov—C.candida为组合;30~16cm以C.novaezelandiae—C.kreapelini—C.sp.—Y.cf.reticulate gen.et sp.nov为组合;16~0cm以C.novaezelandiae—C.kreapelini—E.cf.cuneate—C.sp.—Y.cf.reticulate gen.et sp.nov—C.candida为组合。(4)根据钻孔介形类组合及其他代用指标揭示了异龙湖过去环境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880~1909a A.D.:此阶段是自然演化阶段,人类活动对其造成影响较小,湖泊流域水动力较大,降水增多,湖泊水域面积扩大;由于降水增多,降雨量带来了气温的下降。1909~1993a A.D.:这一阶段的气候温暖干旱,降雨减少,湖泊水域面积在迅速缩小,湖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1993~2013a A.D.:此时期气候由冷变暖,而且气温攀升趋势比较急剧,降水量增加,人类活动相对减弱。本文虽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不过本文利用介形类这一古老的生物指标对异龙湖的过去环境变化进行了恢复,这点对于云南的其他湖泊的过去环境变化研究有着借鉴意义,同时也对高原湖泊的环境研究发挥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