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综述了传统产业带的历史、现状、类型、特征,指出传统产业带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比例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带内建成区比重大,自然景观减少;区域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自然性、生活性差,人与自然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产业带似乎仅仅是制造业聚集地。因此,未来产业带的发展首先是转变观念,确立新型产业带概念,即产业带不仅是制造业的集聚地,而且是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城乡融合体系。在这一融合体系中,森林、工厂、田园、学校等错落分布,形成恬静、和谐的生态住区;人们休闲、娱乐、工作相结合,构成新型的生产、生活组合结构;城乡差别、脑体劳动差别减少,人们公平、和谐相处;生产得到调整和发展,各生产部门的联系度极强,形成有机、能动的整体;生产废弃物极少,基本达到清洁生产。新型产业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基于这一思想,文章分析了我国建立新型产业带的途径,并以鄂东产业带为例进行了个案研究。 文章共分五部分: (1)产业带发展及研究现状,主要分析了当前产业带研究中的偏离、世界产业带现状,重点阐述了发展型产业带的特征; (2)产业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区位论、空间结构论、人地协调论的布局模式对产业带形成的影响,指出产业带是上述三大理论综合作用下的地域综合体,在未来发展中人地协调论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3)新型产业带的构建。分析了新型产业带概念的涵义、空间结构体系及建设途径,指出新型产业带是建立在城乡融合体系基础上的自然·空间·生活系统,它的理论支点是城乡融合、人地协调理论,建设途径是提高农业地位、发展清洁产业及高科技产业; (4)中国的产业带及其发展。从国际宏观背景上指出我国发展产业带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我国当前发展新型产业带所面临的问题,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水平低、人口增长过快等,解决的途径是大力发新型产业带中的新型农业,增加农业生产的情趣性和效益,使农业不但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农村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三纵三横“田”字型产业 g-二二厂- 带发的设想; (5)新型产业带构建的实证研究,以鄂东地区为例,在分析了鄂东地区地 形、地貌、发展现状等背景上,通过分析企业区位商确定区域主导企业,进而分 析企业作用的潜力多边形,以此为基础划分产业带边界及内部结构,确立各分 区的发展模式。 文章主要创新点: 门)强调对产业带内社会、自然及资源赋存条件的研究,试图从自然地理。 经济地理与人文地埋结合的角度来探索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途径,弥补了过去 对产业带的研究侧重于纯经济学方面的不足; (2)突出新型产业带应是经济、环境、生态。人类社会四层次综合提高的、不 断优化的人类居住体系,而不是纯粹的生产地,其评价标准应是环境(自然和社 会)的舒适性及未来发展的持续性; (3)依据我国人口、资源现状论述我国建立新型产业带的必要性及面临的 挑战,讨论了新型产业带建设的途径及思想、技术保障体系; (4)从宏观尺度上提出了我国未来“三纵三横”田字型产业带建设的总体构 相. (5)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新型产业带对典型地区进行实例剖析,为我国产业 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证研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