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是一个开放而又复杂的系统,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海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洋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人类对海洋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减少等负面效应不断显现。以此为背景,研究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未来海洋开发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保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结合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建立了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2005-2014年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预测未来几年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善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研究结果如下:(1)以状态空间评价模型为基础,构建“P-S-R”(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4年,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值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超载趋向于满载,承载状况有所改善,压力过大是造成超载的主要原因,2005-2011年经济压力占主导地位,2012-2014年环境压力成为主要压力,响应指标的提升,特别是科技水平的提升对承载力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利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社会经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三个模块对各项指标进行模拟,分析其变化趋势。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现状发展模式和改进发展模式两种预测方案,结果显示,与2005-2014年相比,承载状况总体上都有改善,在方案一模式下,未来6年承载力整体处于满载状态;在方案二模式下,承载力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到2019年即达到可载状态。(3)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海洋资源环境两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达到改善河北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