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以下简称“高校扩招”或“扩招”)的政策源自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政策推行十余年,对增加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和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短时期内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却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供给冲击,引发了各界对大学扩招的不同评价和争论。一方面是国家人才战略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却是“起薪低”和“就业难”的市场困境,两者如何协调?如果高校扩招导致工资回报下降和毕业生就业困难,势必制约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本投资。有鉴于此,对扩招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和就业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研讨高校扩招与大学毕业生“起薪低”现象之间的关系,回答三个问题:“起薪低”现象是否意味着高等教育失去投资价值;如何解释扩招背景下的“起薪低”现象;较长时间来看“起薪低”现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此,本文从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供给冲击出发,构建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的基本模型,并将模型的假设条件由静态延伸到动态、由统一市场拓展分割市场,对扩招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与就业进行均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组织调查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UrbanHousehold Survey),将人力资本理论与明瑟工资方程相结合,考察了高校扩招对教育回报率的整体影响;将“控制-实验”思想与差分方法(Difference inDifference Method)相结合,考察了高校扩招对大学毕业生的初始工资(“起薪”)和后期工资的影响及其动态效应;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切换回归模型(Switching Regression Model)相结合,考察了高校扩招是如何影响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工资以及毕业生进入主要市场的就业机会。 本研究表明:第一,高校扩招对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优势没有根本性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高校扩招并未改变教育回报率的上升趋势,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显著高于非高等教育的回报率,高等教育依然具有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相比高中毕业生拥有更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大学文凭逐渐成为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重要条件,高等教育的就业优势仍然十分明显;第二,“起薪低”现象是由扩招后分割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工资分布的变化造成的,一方面高校扩招对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新毕业生所造成的工资损失明显大于主要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大学新毕业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受到扩招政策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扩招确实显著降低了大学新毕业生的初始工资;第三,随着政策的持续实施和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高校扩招对新毕业生选择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负面影响趋于缓和,因此扩招对新毕业生初始工资和后期工资的负效应均有削弱。本文认为:“起薪低”和“就业难”现象不应成为政府放慢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的证据,而应该是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降低教育成本、消除市场分割以促进就业流动的依据。只有坚定不移地施行人力资本投资优先的基本方针,以人才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致力于创造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机会,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形成使经济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