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漏失机理及堵漏效果评价实验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漏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内外石油勘探、开发的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在钻井工程中,针对井漏问题的高危害性,应当以预防为主,堵漏为辅。预防井漏的关键在于掌握漏失的机理,预测引起漏失的钻井液液柱压力。本文以斜井破裂性漏失为研究对象,基于石油工程岩石力学理论,对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漏失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线弹性的井周围岩应力分布模型,根据张性破裂准则与有效应力定律,建立了斜井漏失的微裂缝起裂模型与微裂缝连通模型,并分析了宏观漏失裂缝的形成机理。利用Penny型裂缝模型,考虑不同的钻井液类型,推导出了裂缝扩展压力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宏观裂缝的扩展机理。根据本文建立的漏失压力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例,分析了在不同类型地层钻进时,斜井井漏的漏失规律。基于斜井漏失机理与实例分析,得到了两种预防斜井井壁上钻井液大量漏失的方法。有时由于工程需要,需要使用高于地层漏失压力的钻井液液柱压力进行钻进,引起人为漏失。为了减少井漏的危害,应当设计合理有效的堵漏方案对漏层进行及时的封堵。本文在原有实验仪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可模拟真实地层钻井液漏失循环的高温高压岩芯动态堵漏测试仪,并依托该装置设计了堵漏效果评价实验。以经过人工造缝的天然岩芯为实验对象,使用真实钻井液在不同实验环境下进行堵漏循环模拟,并记录堵漏完成后地层的承压能力,作为评价堵漏效果的依据。分析实验结果,建立了反映堵漏后地层承压能力与围压、裂隙孔隙度之间关系的二元模型。最终,利用该模型,制定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堵漏方案。
其他文献
半导体具有很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质,且可以通过掺杂进行调节,并在太阳能电池、材料发光、电子器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因此本征半导体和掺杂半导体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信号的自适应协作无线通信系统.利用二维调制信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每个协作用户同时发送自己和伙伴的数据,形成虚拟的多天线发射机,可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高投入农业带来的弊端,意识到传统农业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