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经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联合骨痹通消颗粒治疗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西医结合保髋新模式。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二科收治的14例14髋ARCOⅡ、Ⅲ期ONFH患者,年龄为25-49岁,平均年龄为33.36岁,其中男性10例10髋,女性4例4髋。病因分类:属激素性坏死9人9髋,属酒精性坏死4人4髋,不明原因者1人1髋。按照最新A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联合骨痹通消颗粒治疗ARCO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西医结合保髋新模式。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二科收治的14例14髋ARCOⅡ、Ⅲ期ONFH患者,年龄为25-49岁,平均年龄为33.36岁,其中男性10例10髋,女性4例4髋。病因分类:属激素性坏死9人9髋,属酒精性坏死4人4髋,不明原因者1人1髋。按照最新ARCO分期标准分类:Ⅱ期6人,ⅢA期5人,ⅢB期3人。以上14人中医辨证分型均为肾虚血瘀型。患者入院后均行经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术后服用中药骨痹通消颗粒治疗。所有病人出院后定期至我科门诊复查,并且均得到1年随访,记录并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Harris、iHOT-12评分差异,对比术后1年与住院期间复查的髋正蛙位X片,观察末次随访股骨头塌陷情况以及截骨块愈合情况,以此来评估疗效。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大转子处不愈合、异位骨化、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2、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末次随访时Harris总评分由60.86±9.30分增加至81.43±8.47分,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RCOⅡ期患者的总评分由63.50±11.88分增加至85.67±5.24分,ⅢA期患者总评分由59.40±9.69分增加至81.40±6.11分,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B期患者总评分由52.67±2.08分增加至69.67±10.5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评判疗效:优4髋,良7髋,可2髋,差1髋,总体优良率为78.57%,明显高于术前水平(7.14%)。3、末次随访时iHOT-12总评分由50.50±13.38分增加至74.21±11.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RCOⅡ期患者的总评分由60.83±7.71分增加至81.33±7.20分,ⅢA期患者的总评分由47.40±5.41分增加至76.80±6.30分,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B期总评分由35.00±9.17分增加至55.67±3.06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HOT-12评分中髋部疼痛评分由3.29±2.20分增加至6.71±2.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RCOⅡ期患者的疼痛评分由5.00±2.00分增加至7.83±1.47分,ⅢA期由2.60±1.14分增加至7.00±2.12分,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B期由1.67±0.58分增加至4.00±1.00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末次随访时行影像学检查并与出院前复查的髋关节正蛙位片作对比中,发现14例患者中有12例未发生再塌陷,比例为85.71%;有2例患者出现再塌陷,比例为14.29%,且均为ARCOⅢB期患者,其中1例塌陷小于2mm,1例塌陷在2mm-4mm间,尚未出现因坏死严重加重而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结论:1、经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联合骨痹通消颗粒这种治疗方式,不损伤股骨头周围血供,对坏死区清理更彻底,植骨更牢靠,对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保髋新模式,且更适合ARCOⅡ、ⅢA期患者的治疗。2、经外科脱位打压植骨术联合骨痹通消颗粒对于未塌陷及轻度塌陷的患者疗效确切,对于中度塌陷以上的患者仍需大量研究观察其疗效。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保证股骨头坏死患者头形态、结构的稳定以及内部修复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其他文献
1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使用心复康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证明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2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心肾阳虚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依据随机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使用心复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6周,对照组使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6周。治疗满6周后,复查相关指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olter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用药规律,客观提炼和总结尚莉丽教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学术思想,开拓哮喘治疗新思路。方法:依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整理尚莉丽教授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病历资料。将符合标准的数据资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将规范化后的患儿性别、年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中药处方等数据录入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自
目的:应用运脾疏肝汤治疗小儿疳气型疳证,观察其对患儿食欲、食量、体重、身高、精神、面色、腹胀、睡眠、毛发、大便等的改善情况以及对血红蛋白值的影响;并探讨运脾疏肝汤对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疳证(疳气型)患儿8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实验过程中共脱落5例,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两组治疗前对相关基础资料
目的:观察我院中药制剂“三味泻浊贴”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便于将这项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应用。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符合标准的61例病例,其中脱落1例,剩余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三味泻浊贴”组)30例和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组)30例,治疗组在使用5-HT3受体拮抗
目的本研究通过益气健脾结合分清泌浊止泻推拿法和常规传统推拿法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疗效对比,对其有效性以及实用性作出了客观评价,以探寻临床治疗脾虚型泄泻的更优方案。以便今后进一步推广及运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以小儿脾虚型泄泻为主诉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小儿推拿门诊的60例患儿。患儿年龄在6个月-24个月。采取随机化法,把符合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第一组为治疗组采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大肠息肉患者的一般特征,并通过比较无息肉组和大肠息肉组患者的一般生物学特点,探讨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能通过常见的临床因素发现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人群,建议其早期检查及干预。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大肠息肉患者中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发现其中医的临床特征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09月3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
研究目的:探讨隔龟板灸治疗心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艾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提供临床依据及新思路。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31例。两组病患在原有糖尿病治疗之上,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20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组予隔龟板灸神阙、气海穴、关元、巨阙穴,每周6次,两组患者均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疗前疗后
目的:将益肾坚骨汤与唑来膦酸联合应用于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PKP术的患者,观察益肾坚骨汤与唑来膦酸合用对于PKP术后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剖析二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探讨口服中药颗粒剂与双膦酸盐类药物合用治疗PKP术后抗骨质疏松的优势。方法:选取120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PKP术后各组均予基础治疗(钙剂+维生素D),对照
1目的腹腔脓肿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但如何尽快针对腹腔手术术后患者腹部炎症的控制、机体免疫机能的自我保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尚不完善。本研究:(1)一方面观察复方黄柏液对于治疗腹腔脓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另一方面,探索复方黄柏液治疗腹腔脓肿的临床用药方法,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2方法2.1病例分组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入的62例腹腔脓肿的患
目的:通过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探索及评价针刺联合多奈哌齐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其远期疗效,为该治疗方法在临床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各组均予相应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隔日一次(周日不针),连续治疗12周。两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