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联系千家万户农民的金融纽带。新农村建设即将拉开序幕,新农村建设呼唤新金融的支持。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它也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的农村金融形势不容乐观,农信社的支农压力不断加大。 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是将视角着眼于宏观角度,缺少对具体区域和主体的具体分析和总结。本文将研究地域范围界定为北京郊区,首先,在大量调查结果和数据支持的基础上,阐释了当前京郊金融需求特征及发展趋势,其次,在回顾和总结我国合作金融历史与改革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农村信用社对京郊民间投资的供给效率,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模式的选择,探讨了当前改革方案的实施对京郊民间投资的长期影响。最后,笔者以上述分析结论为依据,在经营管理层面,为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本文主体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论文的第一章是引言。该章为全文其他章节的完成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第二章对北京京郊金融需求进行了分析。为后文分析、评判京郊信用社体系现有金融供给状况提供依据。第三章简要的介绍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当前合作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首先,以大量的数据和调查结果为依据,分别从资金供给的流量和流向、供给结构、回收效率及金融服务水平四个方面对北京农信社过往支持京郊民间投资的效率进行了分析。进而,在结合北京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方案选择的基础上,对改革后对京郊民间投资和京郊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经营策略建议和研究结论陈述。 通过以上研究和分析,该论文得出以下结论:长期以来,北京农村信用社始终在支农与商业化的经营定位上摇摆不定。总体而言,其支持京郊民间投资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是对北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一次彻底的变革,从产融互动的关系理论来讲,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有助于对京郊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民间投资领域的发展,农商行的发展空间、盈利空间也将逐渐得到扩展。但由于农商行面临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复杂性,相应的风险不可低估,因此,这种理论上的良性互动的产融关系还有待时间的考证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