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曾告诫我们,“写—部话语对象的历史,不是把这些话语的对象深深地插入到它们共同的来源地,而是要展示支配着它们分散规律性的连接。”因此说,高考作文的价值并非在于设身处地地提醒考生如何作好文章,而是在于揭示其字里行间所嵌套的主观意识、政治理念和社会文化;同时,话语的权力性驱动了高考作文的历史性被政治化和符号化。基于此,本文认为高考作文是透视中国政治发展的绝佳“镜面”。高考作文政治话语的生成与转化分析是一项综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跨学科研究。在规范性分析维度,本文立足语言哲学和政治传播学等对“话语”的分析重新厘定和构造了政治话语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体系,从而为“高考作文政治话语”的相关研究提供整体性的分析框架;在经验性分析维度,在高考作文语境中政治话语的具体内涵、基本类型及其生成与转化的基本理论之上,本文对1951-2017年高考作文政治话语的演变和特质尽心梳理。依此基础,本文认为在生成路径上,高考作文的政治话语具体有自上而下的内生式、社会底层建构的外生式和叙事规则的衍生式三种类型的叙事逻辑,这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国转型政治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预示着高考作文政治话语的发展在命题者话语转型、考生话语互动和话语叙述上面临多重挑战亟需突破。为应对一系列的现实诘难,本文置身于当代性语境下,从“现代性”、“人文性”和“公共性”等价值范畴来思考高考作文政治话语的生成与当代性转化问题。本文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研究对象,它是关乎以高考作文政治话语为典型场景的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之构建困境与化解路径的规范研究,也是对我国政治社会变迁过程中高考作文政治话语演变的内在逻辑与阶段性特性的经验研究。通过分析,读者了解到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在我国政治话语体系中的政治定位和它们内在的融合与互斥,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小案例尝试性地解释大问题,推动对党和国家政治话语的社会化与发展逻辑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