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的产业竞争力、新经济与金融三大板块理论出发,提出了风险投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投资机制,天使机制、技术加速机制和辅导机制三大直接机制,以及联动机制、聚合机制和溢出机制三大间接机制这七大理论作用机制。其中,三大直接机制从发挥创业经济的微观经济功能出发,而三大间接机制是从风险投资间接引起新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作用角度来考察风险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 以此理论为基础,本文在分别考察美国和中国相应机制的实践特点和功能的发挥过程以后,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美国各种机制的运作模式对中国有一定借鉴意义,然而中国本身的社会特点也带来了值得开发的中国自身的优势。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分别与建设中国风险投资直接机制、间接机制与经济环境相关的三大类十条政策建议,包括建立政府对实际风险投资的指导性激励模式;发挥中国家族文化传统的“天使”作用;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鼓励有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鼓励风险投资业的地域差别化政策;整合现有地方产权交易中心;培养能够控制风险的专业风险投资人才和机构;鼓励风险投资企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完善有效资源配置的市场环境;以及养成容忍失败、鼓励实践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有:在学术理论上,从作用机制角度系统地分析风险投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功能的发挥机制;在实践意义上,更注重从作用机制的过程角度看美国的经验;而且结合了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现状来研究中国的特征;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中美各个机制运作情况的横向比较,指出了机制问题对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体系的关键作用,而且也对作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十大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QFⅡ制度是在货币还不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作为资本管制条件下的证券市场有限度开放,QFⅡ制度
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究其理论根源,可以用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的不对称理论来解释。一方面,我国小企业整体素质低下,业绩不理想,资信度差;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