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几乎所有的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大中型企业都开始执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当前,我国会计准则除了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上与国际准则存在差异之外,其他方面均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上趋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已经实现了等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积极靠拢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会计准则等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于2007年与香港会计准则实现等效,于2012年与欧盟合并报表层面的会计准则实现等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逐渐靠拢,也得到了世界主要经济体欧盟和香港的的等效认可,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实现了实质上的趋同。考虑到A+H股公司依然要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两套准则进行双重披露,本文以A+H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2007-2012年之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如何?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在梳理其他学者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的研究基础上,以A+H上市公司2007-2012年报的最新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描述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分析财务报表数据以及差异;同时,运用报酬模型和价格模型的对两种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检验,通过上述两方面分析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A+H股上市公司2007-2012年两种准则下的的财务报表数据差异不显著,在总体上逐渐缩小,实现了会计准则实务上趋同。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也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总体上有所增长,但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低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所以说,我国会计准则趋同未完全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趋同的步伐仍需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