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驾驶行为对交通安全影响机理与建模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通信和车载导航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载设备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诱发分心驾驶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多,分心驾驶行为已成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分心驾驶行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了解其内在影响机理,提出解决措施,可以为缓解分心驾驶行为影响,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以驾驶过程中执行“免提手机通话”和“微信语音短信”驾驶次任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思想,从含人-车-路的整个交通系统出发,在微观层面研究分心驾驶对驾驶行为、驾驶入视觉行为和紧急制动行为的影响,在宏观层面研究分心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分心驾驶行为对微观车辆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下的整体交通安全水平特征的影响,建立了分心驾驶车辆的微观行为与整体交通流安全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了分心驾驶行为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对交通安全影响的传导过程,据此提出了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与分心预警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分析了常态下不同交通环境中分心驾驶对驾驶行为及视觉行为的影响。本文设计分心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了驾驶人在自由流和拥挤流场景中正常驾驶过程执行免提手机通话和微信语音短信时车辆运动状态和驾驶人视觉行为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种场景中免提通话对车辆纵向控制指标影响较大,语音短信对车辆横向控制指标影响较大;在自由流场景中免提通话对驾驶人注视行为影响较大,语音短信对驾驶人眼跳行为影响较大;拥挤流场景中免提通话导致注视时间增加、瞳孔直径增加、眼跳持续时间减少,语音短信导致注视频率降低、瞳孔直径变小、眼跳幅度增加。因此,不同交通流场景中两种驾驶次任务对驾驶行为及视觉行为各指标的影响不同。
  2.建立了紧急状态下面向驾驶次任务的驾驶人制动行为模型。本文设计车辆跟驰情形下的紧急制动驾驶模拟实验,以制动时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建立紧急状态下面向驾驶次任务的驾驶人制动行为模型,研究驾驶次任务对制动时间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制动时间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驾驶次任务影响下的驾驶人反应时间(BRT)中位数为2.42秒,减速持续时间(SRT)中位数为1.43秒;驾驶次任务对BRT和SRT均有显著影响,与正常驾驶状态相比,免提通话导致BRT增加33.4%、SRT减少8.7%,语音短信导致BRT增加46.7%、SRT减少15.4%。因此,语音短信对驾驶入紧急制动行为的影响更大,即驾驶过程中驾驶人使用语音短信比免提通话更危险。
  3.建立了考虑分心驾驶行为特征的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在分析分心驾驶行为发生的随机性和时变性特点的基础上,在仿真模型中引入分心行为发生概率模型,制定车辆状态变化规则,构建考虑分心驾驶行为特征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不同分心车辆比例和不同分心持续时长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分心驾驶车辆比例的增加,道路交通流量下降、换道频率增加、交通拥堵程度增加、交通安全性下降;在分心时间占所观测时间比例固定的前提下,分心持续时长越短,该分心驾驶行为发生频次就会越高,导致车辆发生追尾碰撞的概率增加。因此,分心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
  4.建立了人车信息融合的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模型,评价了分心预警效果。在人车合一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考虑车辆运行状态指标和驾驶人视觉行为指标,提出了基于指标重要度和模型判别性能的特征选取方法,构建了基于人车信息融合的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模型;同时将分心预警机制引入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中,评价分心预警的效果。研究表明,所提特征选取方法可有效精简特征指标数量、提高模型的适用性;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模型能够有效识别自由流和拥挤流状态下驾驶人分心状态,判别精度分别为95.09%和98.91%,分心预警的使用能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其他文献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是指在接近室温或室温下呈液态的熔盐体系。离子液体具有可忽略的蒸汽压、高导电率、较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极好的水溶性、宽的电化学窗口等独特的性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聚离子液体(Poly(ionic liquid)s,PILs)是以离子液体单体为重复单元形成的聚合物骨架,兼具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性质。以(聚)离子液体为基础合成的多功能凝胶,是将(聚)离子液
仿生学总是能够启发人们解决实际问题。随着对胃肠道消化过程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发现胃肠壁面的运动有利于高黏度消化物的混合。而对于壁面是刚性材料的传统反应器,反应物料的混合只能依靠内部的搅拌或者静态的构件,这种结构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课题组仿照生物体消化道,设计开发了软弹性反应器,反应器由具有良好弹性的硅胶材料制成,壁面可以反复变形。通过壁面的变形驱动反应器内流体的混合,研究发现该反应器可以实现高黏
大枣在中国作为食品和药品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了研究大枣中核苷及其碱基类成分的含量,本文建立了一种UPLC-PDA-MS方法用于同时定性定量分析26个产地43个栽培品种共计49批大枣样品中9种核苷及碱基类成分。基于样品中9种被测成分含量的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枣样品进行归类。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大枣样品均富含核苷及碱基类成分,但其含量差异较大,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大枣及其产品的质量控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空气中CO2浓度逐渐提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O2光催化转化为有机小分子不仅可以缓解甚至降低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还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在CO2转化方面,利用传统化学方法还原CO2需要同时提供氢气和较高的能量,而采用光催化方法还原CO2,可以在比较温和的反应条件将太阳能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光催化还原CO2的光催化剂主要包括TiO2、C3N4等半导体材料、金属配合物以及
印染废水组成复杂、色度大、可生物降解性差,在我国工业废水中占据很大比重。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可看出,印染废水的治理排放已不容忽视。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ZrO2是唯一具备表面酸性位和碱性位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其p型半导体性质在其表面上展现出大量氧空位。而且,高离子交换能力和氧化还原活性使其作为催化剂、载体和助剂应用于许多催化过程中
近年来,研究发现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作为有机配体自身有微弱的荧光或不会产生荧光,与Al3+、Zn2+、Mg2+、Be+、Ga3+等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发光金属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好的发光效率及化学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光材料。本论文首先将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与金属铝离子进行配位,然后与无机材料进行复合形成一种新的发光材料,并研究其应用。  (1)以Hq为第一配体,
海参是我国重要的高附加值人工养殖海珍品种,为山东、辽宁两省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支柱性海水养殖产业。2005年,全国海参年产量已达到6.5万吨,而2011-2013更达到13~15万吨的水平,年总产值超300亿元。然而随着饵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行业发展对优质饵料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从事海参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研究,2008年申请"一种海参
煤化作用一直是煤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煤成烃及煤层气等相关问题的开展,煤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煤化作用实质上是在温度压力及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煤的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及由此导致的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因此,了解煤化作用过程中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是深入理解煤化作用机理及过程的关键。13C-NMR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破损的结构分析方法,可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对煤
学位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高效、运量大、节能环保等特点,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和客流运送的大动脉,近年来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扩张,其整体呈现巨型化、网络化特征,实际运营条件越来越复杂,运营管理控制难度急剧增加。日常运营中由于客流变化、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列车频繁发生延误现象,如果不及时进行列车调整控制,会造成线路乃至整个网络运营秩序紊乱、乘客滞留等严
由于高运能,高效率,出行便捷,缓解拥堵,绿色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逐渐成为了城市交通出行的骨干。日益扩大与复杂化的线网规模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已迈入网络化运营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线网结构与客流相互驱动,相互影响的复杂整体,根据客流需求来增加新线的规划与运营投入,同时线网结构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为运输客流而服务,脱离了运输特点来谈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的特性是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