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氧磷酶(PON)是生物体内自身产生的一种能够水解磷酸酯类物质的A2酯酶,它能够水解有机磷酸酯、芳香族羧酸酯、氨基甲酸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物质。对氧磷酶家族至少有3个成员PON1、PON2和PON3。PON1在有机磷酸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一个开发治疗有机磷暴露和中毒有前途的方法。蛋白类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有半衰期短、清除率高、分子量大、易受体内酶和细菌以及体液破坏等特点。PON1是中分子量的酶蛋白,在体内外环境受多种复杂的化学或物理条件影响而易失活,因而有效保持酶的活性十分重要。本实验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聚乙二醇修饰的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PEG-PONl-LCL),在酶活性稳定的前提下,以包封率为指标,对各处方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应用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确定了对氧磷酶聚乙二醇化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并对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及分布、稳定性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考察。
方法:兔对氧磷酶的纯化。首先使用Cibacron Blue3 GA琼脂糖为介质的亲和层析,之后以Sepharose Fast Flow为介质进行两次阴离子交换层析。收集蛋白后Centrplus YM-10离心超滤(美国Millipore)使蛋白浓缩、除盐,使用前将酶溶于PH=8.0的HEPES缓冲液中,4℃保存。
应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聚乙二醇修饰的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按处方量精密称取磷脂、胆固醇及聚乙二醇-胆固醇于西林瓶中,用二氯甲烷完全溶解后,置于磨口茄形瓶中,于37℃水浴、100r/min条件下,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磷脂等成膜材料于瓶底形成均-薄膜,加入PONl HEPES缓冲液,充分水化后冰浴超声(200w)3min,过0.22μm微孔滤膜,即得聚乙二醇化脂质体。空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除了没有加入PON1外余基本相同。
健康雄性Vistar大鼠18只,体重200±15g,随机分成3组。尾静脉给药,A组给予空白脂质体(2mL/kg),B组单纯给予纯化的对氧磷酶,C组给予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给药量均为700U/kg。于给药后0.05、0.17、0.33、0.5、1.0、2.0、4.0、6.0、8.0、10.0、24h分别在大鼠眶下采血0.5ml,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于-20℃冰箱保存待测。血清对氧磷酶活性检测用乙酸苯酯法。
实验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将每只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PON1活性均值与给药前血清PON1活性均值进行比较,将差值作为大鼠体内外源性纯化的兔血清PON1活性值。取血浆测定酶活性-时间数据,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物临床研究中心编制的药理学计算软件DAS2.0计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参数的处理和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
结果:制备的PON1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为(87.66±3.46)%,平均粒径为126nm左右。单纯PON1静脉注射和PEG修饰的PON1长循环脂质体的分布相半衰期分别为(0.126±0.022)和(0.147±0.021)h,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1.226±0.422)和(4.52±1.117)h,表观分布容积分别为(0.493±0.032)和(0.144±0.064)L,0-24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8.053±2.19)和(563.576±70.45),零时间至所有药物全部消除时间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1.044±3.25)和(587.801±76.21),清除率分别为(0.952±0.082)和(0.034±0.006)L/h。
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的PON1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PON1长循环脂质体大大增加了PON1的曲线下面积,同时降低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从而延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改善了对氧磷酶的药代动力学,显著提高了大鼠体内的对氧磷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