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nt3a/β-catenin/LEF1信号通路探讨眼针促MCAO/R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huangh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眼针对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眼针干预后,对MCAO/R大鼠脑组织尼氏体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探究眼针能否通过促进尼氏体恢复,促进血管新生,增加Wnt3a、β-catenin、LEF1及HIF-1α因子的表达,以减轻脑损伤,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希望能够通过此研究为临床眼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选用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blank)、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眼针组(eye acupuncture)、针刺组(acupuncture),每组12只,遵照《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科技部2006年颁布)中动物的使用及伦理学规定。2模型制备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R模型,具体方法见正文。3干预方法空白组,不进行干预;假手术组,在行手术后,不再做其他干预措施;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再做其他干预措施。针刺组,造模成功后,用13mm的毫针,分别取大鼠的百会穴和曲鬓穴,平刺,进针大约3mm,透过真皮达皮下组织,然后开始计时,在10min时和20min时,各刮针柄5下,共留针20min;眼针组,在造模成功后,选取双侧上焦区、下焦区、肝区和肾区进行眼针针刺治疗,主要采用平刺法,深度透过真皮,留针20min。两组针刺皆在脑缺血再灌注一小时后开始,每隔8h针刺一次,在各时间节点前30min,行最后一次针刺治疗,对3h,24h及72h三个时间节点进行评测,取材检测。4指标检测及方法造模前、后及治疗前、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应用Longa评分法、Bederson评分法及前肢踩空试验三种方法,对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测,应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的情况,采用尼氏体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的变化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缺血区大脑皮层CD34+的阳性表达变化,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A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域中HIF-1α因子,及Wnt3a/β-catenin/LEF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加减标准差为统计量(x±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进行总体比较,有差异的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TTC染色法评价大鼠脑梗死结果显示,空白和假手术组的脑组织呈红色,无明显梗死灶,而模型组则有明显的苍白色梗死灶。2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Longa评分和Bederson评分结果显示,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眼针组评分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前肢踩空试验评分变化在3h和24h时间点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评分改变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72h时间点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眼针组评分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大鼠尼氏体染色结果尼氏体染色结果显示,在3h和24h时间点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尼氏体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尼氏体明显增多(P<0.05),与针刺组比较,眼针组尼氏体增加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72h时间点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尼氏体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的尼氏体明显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和假手术组,眼针组和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D34+的表达在3h时,各组之间CD3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24h和72h时,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CD34+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CD34+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A的表达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VEGFA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VEGFA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且在24h时,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眼针组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假手术组比较,3h和72h时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域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Wnt3a,β-catenin,LEF1以及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Wnt3a,β-catenin,LEF1以及HIF-1α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在3h时,β-catenin,LEF1的表达明显较多,Wnt3a的表达较低(P<0.05),而HIF-1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24h时,Wnt3a,β-catenin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而LEF1和HIF-1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72h时,Wnt3a,HIF-1α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β-catenin和LEF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8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空白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Wnt3a,β-catenin,LEF1以及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针刺组Wnt3a,β-catenin,LEF1以及HIF-1α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针组与针刺组比较,在3h时,Wnt3a,β-catenin,LEF1及HIF-1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24h时,β-catenin及HIF-1α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Wnt3a及LEF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2h时,Wnt3a的表达明显较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β-catenin,LEF1和HIF-1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眼针可以改善MCAO/R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神经元的损伤,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疗效好于针刺组。2.眼针可以促进MCAO/R大鼠血清VEGFA的增多,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改善脑损伤。3.眼针可以增加MCAO/R大鼠HIF-1α因子及经典Wnt信号传导通路中Wnt3a,β-catenin,LEF1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新生,减轻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这可能是眼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学位
在现代数学理论的研究中,不动点理论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数学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Banach压缩映射原理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不动点成果之一。本文主要是结合Branciari,Kada和Nadler的思想,通过改变w-距离下积分型压缩映射所满足的条件和尝试将积分系数推广至二元函数并扩充其压缩不等式右端最大值中的项,进而得到新的不动点定理。本篇文章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和预备知识,引言主要介绍国
学位
由于非自治演化方程与许多物理现象的相关性,理解非自治演化方程的长时间行为的问题通常认为是很重要的.本文研究了在无界欧几里得域上的一些非自治演化方程的拉回渐近行为.本文致力于研究在一个希尔伯特空间H上的如下非自治演化方程:(?)其中A是一个在V→ H上的无界正定线性算子,B和R是V上的非线性算子.在第一部分,当外力不需要有界、不需要近似周期、也不需要平移紧时,证明了在无界区域上上述模型的拉回吸引子的
目的:《黄帝内经》(下文简称为《内经》)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其所涉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等均与骨伤科疾病密切相关,因而本文主张用整体观来理解和阐释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本研究以《内经》骨伤科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为出发点,对《内经》中筋骨解剖、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养生康复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考据学角度对“筋”和“骨”相关术语在《
目的:本研究基于“天人合一观”视角,从天文、历法等术数范畴探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时间医学重要理论范畴发生的历法背景与思想基础,对天文历法要素参与《内经》时间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渗透和影响加以综合的、动态的考察,总结、归纳出《内经》中人体各类生命节律的理论内涵和应用价值,力图充实、完善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时间医学的临床应用提供规范、准确、详实可靠的文献支撑与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
目的:人体形体结构理论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系统阐述了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诸方面,《黄帝内经》也是众多人体形体结构术语的源头。本研究以《黄帝内经》人体形体结构术语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文献学和古代汉语训诂学的方法,对形体结构术语进行整理归类,重点关注其中的复音术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术语),对其进行名义考辨,在训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基础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灸贴贴敷“脾俞”结合电针“曲池”、“足三里”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干预效果以及对MAPKs途径相关蛋白的影响,从MAPKs途径的角度部分揭示中药灸贴贴敷结合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干预作用机制,为临床“从脾论治”高血压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SPF级,雄性,14周龄,体重220g~250g,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2只和京都种大鼠(WKY)8只。WKY大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治疗机制及主要通路,通过动物实验予以验证。材料与方法:1.补阳还五汤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2019年6月—2020年08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气虚血瘀证)的患者。纳入病例67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本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动物实验和理论探讨三个部分。临床研究是辽宁省中医药临床学(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课题——经方逍遥散加味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亚临床期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一部分,基于张兰教授研制的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中药复方——逍遥散加味,从主客观评价该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亚临床期患者的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EAT肝郁脾虚模型,从mi RNA326调控Th17细胞分化角度探讨逍遥散加味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