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岔河为乌江正源,是黔中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其流域上游为黔中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所在地,生态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三岔河26个采样点,在丰、枯水期对河流DO、NH3-N、TN、TP、COD等7项指标进行监测,探讨水质的季节变化特征和空间差异,旨在识别流域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水质影响因素,为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和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与科学依据。对三岔河进行枯水期与丰水期全流域的采样与分析,根据其枯水期和丰水期各个水质指标的季节变化情况,及其干流和支流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三岔河流域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的主要结论为:三岔河流域水质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时间分布来看,丰水期水质明显好于枯水期;从空间分布来看,上游水质优于中、下游水质。三岔河的主要污染物为TN,其次为COD和TP。NH3-N、TN、TP、COD两两显著正相关,说明它们来自共同的点源和非点源水质污染。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改良模糊标识指数法分析与评价三岔河流域水质,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为:几种评价方法当中,改良模糊标识指数法比较适于三岔河流域的水质评价。根据其评价结果显示,三岔河总体水质一般,丰水期水质较好,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枯水期水质较差,以Ⅴ类水为主。根据流域特点,以降水量、人口、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为指标,对影响三岔河流域水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政府治理和管理流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对后人研究三岔河起到辅助作用。结论为:三岔河流域水质受到包括降水量、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工业废水的排放是三岔河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类型与流域水质参数的有显著相关性,林地、草地对水质有正效应,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对水质有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