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按照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比例配备,初步估计全国有10万名高校辅导员。如此众多的辅导员应当对自己的职业道德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教师,必须将德育工作作为超越所有学生事务工作的重点来对待。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大力提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辅导员在明确自己作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后,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身为医药类高专学校的辅导员,在职业道德建设领域中,不仅要遵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还要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遵从特殊的医学职业道德原则。本文就医药类高专学校辅导员中存在的道德建设问题,探讨一般职业道德在辅导员身上的具体要求、辅导员应该具备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在医药类高专学校下的特殊职业道德、辅导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辅导员职业道德问题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辅导员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几方面的问题。其中第一部分重点论述社会公德在辅导员身上的具体体现。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由于医药类高专学生特性、工作的仟务和要求、自身的工作状况和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发生的变化,引起的辅导员职业道德问题。第三部分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辅导员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中个人方面包括个人专业知识、职业定位等因素:家庭方面包括家人对此份职业的理解程度等原因;学校方面包括教育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社会放面包括当前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辅导员职业在社会上的认同度等原因。第四部分同样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医药类高专辅导员职业道德问题的对策,包括提高医药类高专辅导员自身对医学职业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个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明确职业定位,树立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家庭主要是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学校放面主要是加强非和具备医药业背景辅导员的职业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切实维护辅导员的利益,鼓励辅导员创新性工作,提升工作能力;社会方面主要是改善社会对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明确医药类高专学校辅导员道德规范等。高校德育教育是以辅导员为主要育人群体,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路人,更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传播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高校建设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在医药类高专学校担当辅导员一职的人员,不但要具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还要了解并掌握医药类职业道德要求,做好这类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指导者和传授者。本文的研究属于对医药类高专学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初探,希望为辅导员的职业行为和今后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