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岸带水陆交互的边际效应决定了整个流域的多样性相对丰富,影响着整个流域的水和营养平衡,起到物理缓冲器及生物缓冲器的作用。河岸植被作为河岸带重要的组成因素日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自然状态及人工管理下河岸的特征不同,对整个河流流域起到的作用也有明显差别。人为管理下的河岸土壤盐分含量相对较高,河岸植物的种类与自然状态下河岸的植物有所差异。本文选取自然河岸带常见物种柽柳及人工管理河岸下的常见物种紫穗槐和黑麦草,测定其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生长和生理状况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水质净化及防止河岸水土流失、护岸护坡的生态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浸泡条件下,适量NaCl均能促进柽柳和紫穗槐的生长。两植物生长的最适NaCl浓度分别为6 g·l-1和3 g·l-1。最适NaCl浓度下紫穗槐的生长速度大于柽柳。(2)与盆栽试验相比,长期浸泡条件下柽柳的耐盐能力明显下降,NaCl浓度为15 g·l-1时,部分单株出现死亡。本试验条件下柽柳的耐盐性能优于紫穗槐。(3)柽柳和紫穗槐叶片中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与其生长状况呈现一定相关性。MDA含量及SOD酶活性随NaCl浓度升高均明显增大;(4)适量浓度的NaCl可促进柽柳和紫穗槐对无机氮的吸收,所有NaCl处理柽柳水培液中硝态氮浓度的下降速度均大于紫穗槐。无论NaCl存在与否,两植物对硝态氮的利用效率高于氨氮;(5)紫穗槐根部和叶片的钠离子含量均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NaCl处理中,紫穗槐根部的钠离子含量大于叶片。柽柳根部和叶片的钠离子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根部钠离子含量随水培溶液中NaCl浓度增大未发生明显变化,叶片中钠离子含量随NaCl浓度增大迅速增加。相同NaCl处理下,柽柳叶片的钠离子含量均大于紫穗槐;(6)温度和NaCl的交互作用和明显影响黑麦草的发芽进程和发芽率。(7)黑麦草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MDA含量的变化与其生长状况基本一致。30℃时黑麦草的抗NaCl性能明显下降。(8)在NaCl浓度为0.6%和1.2%的水培液中黑麦草的生长均明显受抑;(9)黑麦草对富营养化水培液中不同形态氮和总磷的净化效率均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