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朴子生物碱中杀虫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性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ta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 A(1).Iljinski)隶属于萝摩科鹅绒藤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青海等地。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牛心朴子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报道,但关于牛心朴子杀虫活性的研究主要还是以粗提物或总生物碱为主,而未对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进行研究,不清楚具体的杀虫活性成分。为了确定牛心朴子中具体的杀虫活性成分,本论文以牛心朴子总生物碱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分离,并通过活性跟踪获得有杀虫活性的单体成分,并鉴定其化学结构;然后对获得的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并与总生物碱进行比较,更好地掌握牛心朴子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特点,为牛心朴子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为新农药创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⑴牛心朴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以总生物碱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牛心朴子总生物碱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g/mL)、超声时间5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得率为0.3741%。各因素对总生物碱得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   ⑵牛心朴子地上部分生物碱与地下部分生物碱杀虫活性比较。以小菜蛾和枸杞蚜虫为试虫,对牛心朴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总生物碱的杀虫活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牛心朴子地上和地下部分总生物碱对小菜蛾和枸杞蚜虫均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且地上部分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略高于地下部分生物碱的活性。   ⑶牛心朴子总生物碱中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和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牛心朴子总生物碱中的杀虫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筛选,得到三个具有杀虫活性的单体生物碱(生物碱1、生物碱2和生物碱3),利用ESI-MS、IR、1H-NMR、13C-NMR、 DEPT等波谱分析手段,并对照有关文献,确定这三个单体生物碱分别是antofine、6-O-desmethylantofine和6-O-desmethylsecoantofine。   ⑷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研究及构效关系分析。以小菜蛾和枸杞蚜虫为目标试虫,测试了三种单体生物碱的杀虫活性,结果显示,三种生物碱对小菜蛾和枸杞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其中生物碱1的活性最高,其次是生物碱2,生物碱3的活性最低。在对小菜蛾的活性作用方式中,以拒食活性最好,其次是触杀活性和抑制生长发育活性,胃毒活性较弱。对枸杞蚜虫主要表现出触杀活性。和总生物碱的活性相比,三种单体生物碱的活性偏低,但生物碱1与总生物碱的活性相差不大,生物碱2的活性次之,生物碱3的活性最低,初步推测,总生物碱的活性为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可能还存在其它活性成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表明菲环的存在可能是娃儿藤生物碱高活性保持的关键结构;菲环上取代基的种类对化合物的杀虫活性有很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超分子化学是由分子间的非共价键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的学科,超分子体系有一个基本功能是分子识别,作为超分子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荧光分子探针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赢得了化学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鉴于这种研究趋势,本文设计合成了几种基于罗丹明和香豆素衍生物的荧光探针。通过对罗丹明6与硫酚类分子连接设计合成了探针1,并由核磁共振(1HNMR、13C NMR)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探针
使用改良多元醇的方法合成聚乙二醇(PEG)、聚乙烯亚胺(PEI)共同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s)。为了实现特异性靶向我们将聚山梨酯80(Ps 80or Tween 80)或者叶酸(FA)
快到新年了,很多小伙伴都准备坐火车回家去过年。车站上人好多啊!小考拉该怎么才能找到小松鼠呢?
期刊
为了实现结构和成分上的共同仿生,促进细胞较好的增殖生长及向材料内部的迁移,本文应用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静电纺丝方法对几种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共混纳米纤维的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调节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纤维组成,应用共纺技术制备得到290±149nm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纤维、2.14±1.14μm聚己内酯(PCL)/明胶(Gel)纤维以及两种直径纤维混合的多级结构支架材料。聚乙烯醇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