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电影产业重要的环节,电影评论引导观众电影消费,被看作对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美国,大多数主流媒体都开设有专门的电影评论专栏。这种电影评论对本周上映的电影进行简要评介,旨在说服读者所评论的电影是否值得去看。电影评论的这一功能注定了其本质上的评价特征。评价理论是由马丁等学者提出的,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所提出的人际功能研究的拓展。该理论用以研究个人如何运用语言去对事物做出评价,表达自己的态度,采取立场,从而调节主体间立场乃至意识形态立场。评价理论包括三个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目前国内外运用评价理论对电影评论进行研究的还很少。本研究试图以英语电影评论为研究对象,以评价理论中的态度次系统为理论框架,分析电影评论中态度的实现特征。本文通过对三十篇英语电影评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英语电影评论中存在大量态度资源,且态度的所有子系统,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均被使用以帮助评价者实现其电影评论的人际功能。但各类资源的使用频率有所不同,其中鉴赏资源出现频率最高,情感资源出现频率最低,判断资源介于两者之间。这种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影评的客观性。在鉴赏系统中,表示反应和价值的资源用得较广泛,而表示组成的资源用得最少。在判断系统中,表达社会尊严的资源远多于表达社会认可的资源,并且作者多使用表达能力的判断资源对参与电影制作的人进行评价。此外,本研究发现电影评论中显性判断多于隐性判断,显性鉴赏远多于隐性鉴赏。显性评价的使用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影评。电影评论中丰富的态度资源帮助了其评价和劝说这一人际功能的实现。本研究丰富了电影评论及评价理论的研究,并且有助于评价性语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