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兔尾草化学活性成分的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y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广西产的大叶兔尾草[UrariaLegopodioides(Linn.)Desv.evDc],对其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以期发现新的活性成分;对相关化学结构的光谱进行解析;对其中的总黄酮活性部位和单体当药黄酮进行了体外细胞培养的抗HBV作用的初步研究。 方法:①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大叶兔尾草(7kg)用95%和50%乙醇渗漉提取。将乙醇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脂、正丁醇,95%醇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C18反向柱色谱、SephadexLH20色谱等分离技术从大叶兔尾草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分得六个结晶。所得化合物利用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进行结构测定;②在药理研究方面,采用HBV-DNA克隆转染人肝癌细胞的2.2.1.5细胞,通过MTT比色分析法测定TF和SWE药液对2.2.1.5细胞的毒性,观察其在无毒浓度下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 结果:从大叶兔尾草的全草中共分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三十碳脂肪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当药黄酮、兔尾草酮。其中兔尾草酮为一新的化合物。TF药液对2.2.1.5细胞的TC50为3020μg/ml,TC0为940μg/ml,无毒浓度下(940-59μg/ml)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SWE药液对2.2.1.5细胞的TC50为848μg/ml,TC0为125μg/ml。无毒浓度下(125-7.8μg/ml)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结论:本课题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出硬脂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当药黄酮、兔尾草酮五个化合物,其中兔尾草酮为发现的新的化合物。首次采用体外抗病毒模型观察兔尾草的抗病毒作用,兔尾草对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首次初步确定兔尾草中抗HBV作用的单体化合物为当药黄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铅阳极泥湿法处理产出的氯氧锑渣采用还原熔炼和电解精炼的综合利用工艺。用石灰部分取代苏打进行还原熔炼,90%Sb进入粗锑,粗锑在H2SO4-HF-SbF3水溶液中电解,获得Sb+As大于99%的阴极锑,达到制蓄电
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地下矿山充填体破坏的原因在于对充填体强度和其它物理参数缺乏充分的了解,以及各个矿山所用的充填材料不能保持始终如一的质量.根据文献资料调查和安大略全
语文创新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学习,同时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传习与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启动思想的航船,扬
地乌是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 Fr.Schmidt)的干燥根茎,多分布于华南,为民间用药,具有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本文对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该属三萜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研究进行了综述。 实验研究包括:地乌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新三萜皂苷,命名为地乌皂苷1,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3-O-[β-
本文通过对临川茅排、温泉地区的金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用水文地球化学找金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并对找矿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水文地球化学找金的找旷标志。 Base
The stabilization problem of nonlinear differential inclusion(NDI) systems with disturbances is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First,based on the convex hull Lyapunov
本文论述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露天运煤工艺系统.并建立了一套理论新颖、完备、方法先进、有效实用的、完整的优化决策模型.其中包括地质模型、采矿模型和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在对
目的:  泽泻排石防石颗粒是由泽泻、车前草、广金钱草、茯苓和桂枝共五味中药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本方具有清热利尿,排石防石的功效,主要用于预防及治疗泌尿系统结石。泽泻排
为了均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耗、提高路由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聚类分析法的簇头选择算法。算法利用传感器节点间1跳的连通性作为聚类的输入数据,通过计算节点间连通
本文首先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作了一个简要介绍,同时从媒介产业的生产经营的角度,介绍了中国媒体的四种业务:核心业务、配套业务、边缘业务、界外业务,结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