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经性耳鸣听力学评价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oyden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耳鸣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对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的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耳鸣匹配、耳声发射等听力学检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明确感音神经性耳鸣听力学基本特征,从而为进一步了解耳鸣的产生机制以及临床上早期客观、定性、定量与定位诊断感音神经性耳鸣提供听力学重要依据。方法将25例(42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28例(43耳)感音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纯音测听(PTT)、耳鸣匹配、扩展高频测听(HFA)、鼓室压图、镫骨肌声反射、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等测试,并以20例(40耳)无年龄和性别差异的健康人群组进行对照,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临床听力学检查,结果显示:在PTT检查中,各频率听阈在听力正常对照组(A组)和听力正常耳鸣组(B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和感音神经性聋伴耳鸣组(C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HFA检查中,A组、B组、C组之间在三个检测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随着听力受损的逐渐加重,各频率听阈逐渐升高,各频率检出率逐渐降低,对三组受试耳进行TEOAE检测结果显示,各组TEOAE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94%,71.4%和53.1%,随着听力受损加重,检出率显著下降(P<0.01)。在DPOAE检测中,正常对照组与听力正常耳鸣组在1000-4000Hz处的DPOAE幅值并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在6000Hz、8000Hz的幅值比较中显示,两者则存在差别(P<0.05),随着听力进一步受损,这种差异更加明显。结论纯音听阈正常并不代表耳鸣患者的听功能良好。通过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行HFA、TEOAE与DPOAE的综合测试后发现,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虽然语频听力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可能已经有耳蜗基底外毛细胞早期的散在性损伤表现,随着外毛细胞受损严重,语频听力开始出现异常,各种检测结果异常更加明显。通过HFA、TEOAE、DPOAE等主客观听力学的检测,对感音神经性耳鸣进行综合的临床评价,能够指导临床及时地进行相应诊治,同时对耳鸣疗效评估等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Neurometer 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临床确诊1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对比分析大小纤维受损的程度,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诊断提供有
血浆脑钠肽和内皮素-1在左心衰竭患者中水平的研究前言目前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
腹膜炎仍然是导致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革兰氏阴性细菌所致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上升。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物脂多糖是诱导腹膜炎进展、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原因
在课程改革这一新世纪的列车上,课堂教学改革犹如滚滚向前的车轮,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改的成功与失败。而教学研究好像课改“车轮”上的螺丝,我们决不能忽视,而是要把它拧紧。究竟怎样拧紧呢?下面谈谈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  一、循序渐进,逐步消化实验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如何转变?评价与考试制度如何改革?课堂规范秩序如何建立?等一大堆问题会蜂拥而来。面对这一大堆问
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中学数学能力目标教学是大面积提高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中学数学能力目标要素、数学能力目标分层表述和对能力及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数学能力及其目标要素分析  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的第一步就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述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能力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真正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对效果的评价。为此,必须先对数
【摘要】新课程改革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英语教学人才。本文作者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IT技术的合理运用和科学的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性思考。  【关键词】运用能力 IT技术 评价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初中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教育部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