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菌FgCPKA基因敲除及功能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菌是一种引起世界范围内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 or scab)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的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多有爆发流行。在我国也是主要小麦病害,使小麦产量严重下降。小麦赤霉菌能够侵染麦类作物和玉米使其致病,也能侵染其他的植物,如:水稻、高粱等作物及冰草、稗草和狗尾草等杂草。小麦赤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蜀黍赤霉烯酮等被人、畜误食后可致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怀孕母畜误食后可引起流产。目前,小麦赤霉菌的防治主要还是化学杀菌剂。然而,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小麦赤霉菌致病机理进而指导培育抗病品种,对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原理,采用Split marker技术,构建了小麦赤霉菌FgCPKA基因敲除盒。应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获得转化子。为了获得阳性克隆,对单胞分离的转化子再次进行了PCR正负筛选及Southern杂交验证,进一步对阳性转化子进行表型观察及功能研究。Δfgcpka菌株形态与野生型菌株有明显差别,敲除突变体Δfgcpka菌丝短小、致密,生长速率远远小于野生型PH-1菌株。在CMC液体培养基中,Δfgcpka产生的分生孢子数量明显少于野生型PH-1菌株。自交测验表明,敲除突变体Δfgcpka在胡萝卜培养基上也可产生少量的子囊壳。致病力检测试验中,玉米须被野生型PH-1菌株完全侵染时,突变体Δfgcpka几乎没有侵染玉米须。表明FgCPKA敲除突变体Afgcpka致病力明显减弱,FgCPKA是小麦赤霉菌重要的致病相关基因。本文旨在初步探索FgCPKA基因的基本功能,为阐明小麦赤霉菌的致病机理提供线索。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广告业带来了大量的设计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告业的进步,时下房地产广告水平良莠不齐,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推广还比较缺乏。房地产广告设计需要注
本研究利用潍麦8号×济麦20(WJ)和潍麦8号×烟农19(WY)构建的两个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RIL,F_(8:9)),构建了小麦分子遗传图谱。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粉白度、籽粒硬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7个主要品质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SDS-PAGE法对WJ和WY两群体的HMW-G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WJ群体中的Gl
小麦种子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组成和数量直接影响着小麦面包烘烤品质的优劣。本文以新疆主栽春小麦(Triticun aestivum L.,AABBDD)品种新春19为实验材料,分离克隆了优质5亚基基因,并分析了它与国外面包小麦中优质5亚基基因间核酸序列、蛋白质序列以及结构差异和分子进化关系,进而构建了植
当前发达国家主导的TTP、TTIP、BIT、TISA正在加快制定,这些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将重构世界贸易投资规则,并对中国开放型经济产生持续而重大的影响。中国既存在被边缘化的危
γ-亚麻酸(γ-linolenicacid)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以其独特的生理机能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微生物发酵生产γ-亚麻酸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雅致小
研究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尼古丁(即烟碱)可以通过激活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icotin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来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fator-kappa